如果后世的chao鲜,能够得到足够的安全承诺,大概率会第一时间进行改革开放。
在被阿根廷吞并的危险消除之后,巴拉圭迅速走上了经济开放之路。
对于巴拉圭来说,开放如果只是针对阿根廷等邻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这只会让秉持,
“只有巴拉圭人才能决定巴拉圭人命运”的巴拉圭,弱化掌握自己命运的力度。
不管是从地缘Z治角度,还是从吸引技术、资金的角度来看,欧洲和米国,才是巴拉圭寻求帮助的对象。
不过,如果不能出海的话,想要不受制于人的发展经济,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河流的存在,帮助巴拉圭解决了出海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大型船只可以从拉普拉塔河口出发,一路上溯到亚松森。
中小型船只,则可以上溯到更北部地区,包括后来与玻利维亚有争议的北查科地区。
由于巴拉圭的大部分土地,即使不处在热带区间,在雨季亦会受上游来水影响,而洪涝严重,
陆地道路的维护有相当的困难,因此即使到了后世,巴拉圭河上也少有水电站,以维护河流的通航条件。
巴拉圭河是巴拉那河的上游之一,而整个巴拉那河中下游,又都在阿根廷境内。
巴拉圭人要想通过巴拉那河出海,最重要的问题,还是阿根廷的态度。
在阿根廷还对吞并巴拉圭抱有期望时,这条路显然不会很好走。
不过,当19世纪中,巴拉圭与阿根廷关系正常化后,这一障碍亦随之扫除了。
军事独裁所造就的高效率,在经济决策上同样有效,前提是方向一定要对。
在决心开启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后,巴拉圭很快便通过依托这条河海通道,吸引了来自欧美等国的资金、机器以及移民。
经济开放,使得巴拉圭从一个落后保守的农业国,仅用了十几年就成长为一个充满活力,
并在拉美国家率先拥有铁路、钢铁厂等工业时代特征的国家之一。
当然,此时的巴拉圭人,仍然没有忘记军事立国之本,在他们所发展的工业元素中,增强战争能力的兵工厂,同样没有缺席。
纯粹以GDP来说,当时的巴拉圭在拉美仅次于巴西,甚至高出隔壁养牛的阿根廷。
这种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事,其实这种在工业时代并不鲜见。
要知道,更早融入世界工贸体系大员岛,在20世纪70年代时,GDP曾一度接近大陆的一半。
同时期,弹丸之地的X港,GDP更是曾接近大陆的2成。
虽然GDP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但确实是硬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如果,同时还辅有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国民和执政者的信心,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膨涨。
要是大家能够理解二战时的德国,为什么敢于挑战整个西方,应该就能够理解,巴拉圭后来的所做所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