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所谓“南圭亚那地区”,所对标的就是高原南部,也包括东部等,隶属于亚马逊流域的部分。
想要寻找“南圭亚那地区”,与其它两部分的分割线,或者说分水岭,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们只需在地图上,找到巴西与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以及法属圭亚那,这四个地区,相关国家地区之间的边界线就行了。
换句话说,巴西在这场,横跨数个世纪的地缘博弈中,得到了圭亚那地区中的“亚马逊流域”部分。
鉴于当年的葡萄牙人,是由亚马逊河口而入,沿河道向平原腹地扩张,形成这种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对于当年参与竞争的其它国家来说,圭亚那高原南面的那些,地广人稀的热带雨林地区,并没有太大的争夺价值。
真正有价值的,是“面朝大海,北靠高原”的“北圭亚那地区”。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的葡萄牙和后来巴西,看起来在圭亚那地区得到了最大份额,
并且能够在南美腹地,扩张出如此广袤土地的根本原因。
如果说,葡萄牙人在亚马逊流域的优势,使得后来的巴西,得到了“南圭亚那地区”,
那么西班牙人的优势,就在与安第斯山脉相邻的“西圭亚那地区”了。
在这个方向,从西圭亚那高原上流域下来的雨水,刚刚流到山麓,便碰到了来自,北安第斯山脉南坡之水。
在两大高地的共同作用下,一条紧贴圭亚那高原西麓,向东注入大西洋的大河——奥里诺科河,出现在了南美洲的土地上。
由这条河流,在圭亚那高原与安第斯山脉之间,所打造的“奥里诺科平原”,
面积虽然不能与亚马逊平原、拉普拉塔平原等同视之,但8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仍然能使之成为南美第三大平原。
考虑到我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平原相加,面积亦不过85万平方公里。
相信奥里诺科平原的农业和人口潜力,又会让大家有些无限遐想了。
在21世纪,奥里诺科平原北部为委内瑞拉所有,南部则为哥伦比亚所有。
如果不是因为圭亚那高原的分割,或者说,高原与安第斯山脉结合更紧密些的话,奥里诺科河流域,
将毫无悬念的成为,亚马逊平原的一部分,并有可能让巴西的版图,进一步向西北方向扩张。
尽管,流域的分割,对地缘Z治格局造成了直接影响,但从基本的地理、生态属性上来看,
奥里诺科平原与亚马逊平原并无二致,被视为后者的一部分,亦并无不妥。
因此,这片土地,将放在巴西和亚马逊平原正式登场后一并解读。
委内瑞拉所控制的“圭亚那地区”,本质就是奥里诺科河以东,隶属于“奥里诺科河流域的“西圭亚那”地区,其范围包括,大部分的“西圭亚那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