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民意能够对Z治归属,起决定性影响的体制下,绝大多数还未能D立的,前殖民地属性岛屿,都是出于经济原因主动留下的。
甚至会出现宗主国不堪重负希望对方D立,岛屿居民却不愿意D立的情况。
对于后者来说,宗主国发达国家的身份,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而从前者的角度来说,既然已经无力参与全球竞争了,如果不是有特别价值的话,
贴钱维持那些距离本土十万八千里的小岛,又容易引发本土国民的不满。
相比岛屿,诸殖民帝国在大陆的地缘渗透,面临的局面要复杂一些,尤其对于荷兰这种,
以构筑贸易体系见长,却不善于Z治整合的商业国家来说。
纵观历史会发现,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在欧洲以外的地区,经营出大片宗主国语言区不同的是,
即使是在东印度公司,苦心经营的印泥,也没有在语言和文化上,呈现出荷兰化倾向。
荷兰人在大陆地区,唯一值得一提的成就,只在非洲南端的“南非”,以及南美北部的“圭亚那”。
鼎盛时期的荷兰人,并没有把视野局限在北圭亚那地区。
除亚马逊河口地区以外,整个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所对应的北部岸线,一度都曾经为荷兰人所控制。
与荷兰人在这条大西洋岸线上展开竞争的,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两国以外,还有英、法两个,在全球展开竞争的欧洲大国。
最终的结果,是葡萄牙人顽强的驱逐了荷兰人和其它竞争者,西班牙人则没有如愿的控制,整个“北圭亚那地区”。
经由数百年的博弈后,在南美国家相继D立之时,北圭亚那地区,自西向东形成了:英、荷、法三足鼎立的局面。
从位置上看,这一格局反倒保障了荷属圭亚那,能够不受拉美D立运动热潮的影响。
在西线,委内瑞拉如果想继承西班牙的Z治遗产,首先就必须直面大英帝国的阻击。
而在东线,法国人则有效的阻止了,巴西进占北圭亚那的企图。
然而,这并不代表,相关国家就不会再有领土争端。
最起码委内瑞拉人,在面对D立后的“圭亚那”,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声索更多的领土。
委内瑞拉提出主权要求的这片土地,被称之为“埃塞奎博河西岸地区”。
埃塞奎博河是英属圭亚那的核心河流,这条河流发源于圭亚纳高原南部、纵贯其全境,北向注入大西洋。
在“北圭亚那地区”数十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中,埃塞奎博河是唯一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