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愿意这样做,很难说这不是一种,软实力优势的体现了。
对比已经解体的,由法国和原法属非洲殖民地,所组成“法兰西共同体”,以及名存实亡的,
由前F联国家组成的“D立国家联合体”,这种感受会更加的明显。
再来说说“英美国文明2.0版”的米国。
在可以预见的21世纪,米国很难再维持一超独大的局面了。
在实践中,米国所推广的所谓“普世价值观”,也被证明其实没有那么普世。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即使米国模式,没有如愿成为“历史终结者”,其仍然不失为一个,不成功的模式,但仍拥有一批受众群体。
而在历史上,西方文明内部中的其它类型,并未取得过这样的成功。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把“英美文明”,单独从“西方文明”中剥离出来,以英、美在北美的地缘扩张史为主线,将之全景式的展现出来。
准确说,“英美文明”是脱胎于“西方文明”的一个次生文明。
西方文明的文化源头在希腊,而Z治源头则在罗马。
作为一个近岸离岛,英格兰地区融入西方文明圈的时间,已经有了两千年时间。
公元前58—前51年,“凯撒”率领罗马军团,征服了整个高卢地区,也就是后世的法国。
在征服高卢期间,志得意满志的“凯撒大帝”,连续两次入侵不列颠。
只不过,在高卢战事未平的情况下,登陆不列颠的罗马大军,很快又撤回了高卢。
公元43年,卷土重来的罗马军团,再次登陆不列颠。
这次,准备充分的罗马人,用了14世纪的时间,完成了对英格兰地区的征服,并将之变身为,罗马的“不列颠尼亚”行省。
原本世居于不列颠的凯尔特人,则被挤压到了岛屿的西、北部,演化成为了后世,仍然在英国M族序列中的:威尔士人、凯尔特人。
基于上述历史,“不列颠”成为了英国代名词,“高卢”成为了后来法国的标签。
从罗马征服的角度来看,法国要比英国,更早融入西方文明圈,加之岛屿之于大陆的边缘属性,因而,法国长期保持对英国的心理优势。
即使21世纪,英语及“英美文明”,已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导者,依然改变不了高卢雄鸡的高傲心态。
反观不列颠,最起码在大英帝国崛起之前,客观上,也是认可这种定位的。
之所以在这里提到法国,是因为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法国不仅长期以欧洲代言人定位自身,
更因为其与英国相爱相杀的地缘关系,对“英美文明”的形成,起到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