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却会用脚投票,选择最适合自己生存的区域。
后世有超过一半的加拿大人,生活在圣劳斯河中游以及安大略湖、伊利湖畔。
鉴于这条走廊地带的北点,是位于中下游相接的“魁北克市”,而南点则是位于伊利湖西端、米加边境的加拿大小城“温莎市”,它被命名为了“魁北克-温莎走廊”。
“魁北克-温莎走廊”这个名字,看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它还有个后世人熟悉的名字——加拿大。
换句话说,最初的加拿大,或者说“法国人的加拿大”所指向的,可以说就“魁北克-温莎走廊”。
“加拿大”这个名称,并不像圣劳伦斯等地名一样,属于欧洲泊来品,而是出自原住民的语言,其原始的意思为“村庄”。
在大航海时代,类似这种船员向原住民问这是哪里,原住民鸡同鸭讲的答案,成为了这一地区名称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相比这个误会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更关注圣劳伦斯河流域,与加拿大及法国人的关系。
在法国殖民时期,其在五大湖地区的殖民终点,并不是名不见经传的“温莎”,而是以后世汽车制造业,而闻名于世的米国城市——底特律。
1701年,法国人在底特律建立军事堡垒“底特律堡”,以阻止英国人向北渗透,及维护自己在五大湖地区的毛皮贸易垄断权。
如果不是米国D立战争之后,底特律堡被划给了米国,将这条加拿大的核心走廊,称之为“魁北克-底特律堡”,所包含的地缘信息会更加的丰富。
底特律堡是法国在“加拿大”地区最南端的据点,但却不是“新法兰西”的终点。
从地形图上你们会发现,加拿大与米国的地理结构是一样的。
阿巴拉契亚山脉及科迪勒拉山系,分别从米国的东西两边,延伸至加拿大境内。
这种两边高、中点低的地形,意味着五大湖地区,与米国中部的“密西西比河平原”之间,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高地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在五大湖形成时期,冰川之水曾长期南流入密西西比河的原因所在。
法国探险家是在17世纪7、80年代,从五大湖区出发进入密西西比河,然后,再顺流而下,抵达密西西比河在墨西哥湾的河口的。
在打通五大湖与在密西西比河的联系线后,法国宣布将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划入了“新法兰西”范围,
并以当时执政的法国国王,着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之名,将之命名为“路易斯安那”。
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以及法国人当年的扩张路径,你们很容易单从“新法兰西”的范围认定,
法国应该是从,更加温暖的密西西比河平原入手,然后再溯河而上,逐步扩张至圣劳伦斯湾的。
大多数情况下,大航海时代的探险者们,的确是愿意从更温暖的地区,以及河口切入,然后再溯河而上探索整个流域的。
法国人在发现密西西比河时的这种反常规做法,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殖民重心,在北部的圣劳伦斯河流域。
另一方面则是刚才我说的,两大流域之间,没有明显充当分水岭的山脉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