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跟随在“圣驾”左右,稍后一点,是李丞相和傅大学士,以备皇上随时有所垂询。跟在“圣驾”马后的是六政府尚书。按照大顺制度,这班文官们,因为天子是戎装,他们今天都穿的是蓝色官便服,暂以绛色丝绦代替王带。但为着在东征的路上可以显示文官的官阶,官便服上也有补子,颜色是淡蓝。李岩是一品文臣,所以补子用金线绣着一个大的云朵。傅宗龙的补子上绣着两个云朵。尚书暂定为三品,补子上金丝线绣了三朵云。然后是范青特准随驾进城的一个小官,即老厨子李大嗓。虽然范青曾说过要任命他为御膳使,但因为新朝官制尚不完备,大顺朝的御膳使究竟是几品官,尚未确定,所以李大嗓今天只是穿着前袖蓝袍,没有补子。他虽然官职不高,但今天也骑着一匹青海产的雪白红唇大马,使人羡慕。李大嗓的背后是二百名扈驾骑兵,一律是枣红骏马。大顺的将士一律是蓝衣蓝帽,十分整齐。文武官员们的奴仆。长随、亲兵,人数众多,一律骑马走在最后。
范青以大顺皇帝身份,沿路“警跸”,自城外缓辔徐行,从彰义门直入内城。守城门的大顺军将士跪在大道两旁迎接。从瓮城门外的大街开始,到进城后的沿途大街,已经由军民们匆匆地打扫干净,街两旁的香案也摆出来了。
范青由大臣和兵将扈从,威武地走进彰义门。陈永福率领几十员在黎明时已经进城的部分武将,还有新朝中央各衙门六品以上文官,都在城门里边迎接圣驾。依照傅宗龙和李岩在御前拟定的新皇帝入城仪注,按照战争中胜利入城规矩,皇上不乘法驾,不用卤簿,戎衣毡笠,骑马入城,而迎驾的文武官员骑在马上肃立街道两旁,不用俯伏街边。
按照唐宋以来习惯,文东武西。而文臣是先按衙门次序,再按品级次序,即按照俗话所说“按部就班”的传统规矩骑马肃立在大街的东边;武将们按照权将军、制将军、威武将军、果毅将军、游击将军等官阶为序,骑马肃立在大街西边。看见范青的黄伞来到眼前,此次东征,武将中爵位最高的高一功赶快在马上抱拳躬身,声若洪钟地说道:“臣高一功,率领文武百官,恭迎圣驾!”
范青轻声说:“卿率文武百官随驾进宫!”
高一功又声音洪亮地说:“遵旨!”
随即,高一功勒马到了街心,走在黄伞前边,随着圣驾前进。
迎接圣驾的两行文臣武将之后,接着是三百多名跪在地上迎驾的人。他们早已下马,一望见黄伞就赶快跪下,俯伏地上。范青看见这一群跪在地上迎驾的人都是蟒袍玉带、冠服整齐,但同明朝的文官冠服似乎略有不同,最特别的是这些人的下巴和嘴唇上都是光光的,没有胡须。他正要向左右询问,忽见杜勋从地上抬起头来,声音琅琅地说道:
“奴婢臣杜勋启奏圣上:前朝司礼监内臣王德化恭率十二监二十四衙门大小掌事内臣,东厂提督臣曹化淳恭率东厂各级掌事内臣,另外有在大同、宣府、居庸关各地降顺之监军内臣,共三百一十二员,前来跪迎圣驾!”
范青一听说都是明朝内臣,驻马问道:“谁是王德化?”
王德化抬起头来,惶恐地说:“臣是王德化。”
又问:“谁是曹化淳?”
曹化淳赶快膝行向前,跪在地上拱手道:“臣曹化淳在此。”
范青打量二人,尤其是曹化淳,这东厂头子,在后世小说电影中可没少出现,各种离奇版本,把他描绘成心狠手辣,阴险狡诈,还武艺高强的人物。此刻看来只是一名年纪半老的普通太监,见范青的眼光在他身上转,立刻拱了拱手,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道:“皇上有什么吩咐?”
范青微微一笑,道:“朕差你们事情,办的很好,朕很满意,以后你们三个还留在宫中,给朕办事吧!”
三人一听,大喜过望,一起叩首道:“奴婢臣,叩谢天恩,忠心耿耿,誓死效忠皇上。”而他们身后的这群太监都是他们三人的亲信奴仆,一听他们三人在新朝还能受到重用,也都面露喜色。
对这些太监来说,皇上是谁不重要,只要是能给他们荣华富贵,谁当主子都一样。
范青又问王德化:“你是明朝内臣之首,如今崇祯下落不明,你知道他逃在何处?”
“昨夜臣在阜成门,不在宫中。只听说宫中很乱,但不知崇祯皇爷逃往何处。”
“崇祯逃出宫去,必有内臣相随。你知道是哪个内臣跟随在他的身边?”
王德化回答:“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共有七人,有一人体弱多病,长期请假在家。六名秉笔大监有五人今日随臣来跪迎圣驾,只有一个王承恩近日常在崇祯皇爷身边,颇受宠信,今日未来迎接圣驾,听说天明前他跟随崇祯皇爷逃出宫了。”
范青不再询问,对三人道:“你们三个随驾进宫,其余内监先回家等候消息。”
杜勋大着胆子拱手道:“启禀皇上,宫中很乱,这些内监熟悉宫中情况,又是常随臣办事的人,不如挑选几个一起进宫,为皇上办事。”
范青一笑道:“也好!”
杜勋立刻上前挑选随驾内监,这些大小太监见杜勋如此受新皇宠信,看他的目光中都露出谄媚之色。他们心中打着主意,看来杜勋以后要被重用了,王德化年纪大了,新的掌印太监非杜勋莫属了。
杜勋挑选了几十名太监随驾一起进宫。
随后,传宣宫高声传呼:“启驾!”
倘若为着赶快进入紫禁城,最近的道路是走地安门进入皇城,再经玄武门进入紫禁城。但是新皇帝一不能走后门,二不能走偏门,必须走皇城的向正南的大门,即当时的大明门,今日的中华门。从彰义门到大明门经过的路线,是李岩,傅宗龙和一群文臣议定了的。沿途“警跸”,每隔不远的距离就有兵丁布岗,气氛肃穆,只欠来不及用黄沙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