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不欢而散之后,李淑芬两人再没找来过她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放弃了。
赵宜年终于能把精力放回到东福来酒楼和自家的生意上。
小吃摊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每天能卖掉五六十碗豆花豆浆,将近二十笼的包子,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缓慢增长中。
热闹起来之后,中午傍晚愿意来酒楼吃饭的人也明显在增多。
每天半价的那道菜自然是卖得最多的,但其他菜色被点的概率也提高了不少。
赵宜年粗略地计算了下。
五六天的时间,再加上她自己贡献的那笔大订单,酒楼已经走了快五六两银子的流水。
东福来终于结束了之前一年多半死不活的状态,开始缓慢地盈利起来。
她打算等齐锦川回来,再跟他商量下把油条麻团这些加进小吃摊的菜单里。
虽然油价太高很可能赚不到什么利润,但保本走流水肯定没问题!
托东福来生意变好的福,她家的额外收入也变得日渐可观。
虽然每天白天黑夜都在忙,但全家人都没有怨言。
几样豆制品赚了大头,辣椒花椒这几样虽然每次用的不算多,但慢慢地也快把她的存货搬空了。
这天,刘翠梅带着香菇上门。
一共六斤香菇,赵宜年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毫不迟疑地给她数了二十四文铜板。
她收好钱,眉开眼笑地问。
“宜年,还收吗?婶子这段时间都有空!”
关州多雨,五月中下旬已经渐渐进入夏日雨季。
正是蘑菇渐渐疯涨时,再加上鲜有人去采,山林间潮湿的阴处,说句随处可见也不为过。
刘翠梅现在见到这些褐色的小蘑菇就两眼放光,仿佛见到了铜板似的,恨不得每天都往山腰跑个两三趟!
赵宜年按酒楼的消耗速度估算了个时间,让她那天再带五六斤过来。
接着又回厨房,带了个辣椒给她看。
“婶,你有没有见过这个东西?”
刘翠梅凑到她纤细的掌心前,仔细辨认了片刻。
肯定地说道,“见过!这玩意在山腰里不少,前两年还有县城做生意的人家千里迢迢跑来买,说是要种在花园,红红火火得很喜庆!”
“……”
华夏历史上,辣椒和番茄最初传入国内时确实都被当做了观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