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真正出处于明清时期的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
你放在后世来试试,谁听谁傻,可在当时就这就是金科玉律,由不得你不遵守
西汉的颜异死于腹诽,不就是张汤利用了规则嘛?
要不,太史慈何必一见面就将克敌复土之功的帽子就给徐峥抛了过来戴上,北境之战擅改方略还是小事毕竟打赢了
可是擅权逾越之举也没少干,由于太史慈的刻意放纵整个玄菟故郡被打成白地不说,在一众杂胡部落里可是没少打着徐峥的旗号大肆许诺,而这一切的一切可都等着某个人来善后呢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君王说出来自我约束一下还行,一个将领整天挂在嘴边,你是想造反啊,还是造反啊
用得着你便罢了,等哪天用不着~~想想定鼎之功的周亚夫是什么下场,再想想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善终的王翦是怎么做的,而另外三人又是怎样的结局
所以太史慈的心思瞒不过徐峥,而结果也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字
~认~
徐峥将一切都认了
毕竟先秦两汉时期还信奉的政治规则有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还等着太史慈给自己,献完青春献子孙呢
所以这一切的对答试探,不过是徐峥和太史慈两人的默契而已
~
得了徐峥答复的太史慈心中再无包袱,又见自己功劳被徐峥一条不少复述而来,油然而生了一股被国士以待感觉,不敢独占功劳
“都尉过誉了,此番计成绝不是一人之功,若不是有国让苦心谋划,将高句丽北境的弱点逐一洞悉,加之都尉经年来的苦心经营,练出来的精锐士卒,就凭慈一人断然立不下如此大的功劳”
“与其说是慈了了都尉积年的夙愿,倒不如说是都尉成全,让慈立下如此的功业,也不负丈夫生世,来此世走上一回”
看着太史慈一副言辞恳切的模样,徐峥微笑着说道
“那子义的意思是~此番是麾下军士与国让一道搭台,再由你唱出了一场好曲,所以大家俱有功劳,不能厚此薄彼?”
“慈正是此意~”
不料听了太史慈的回答,徐峥并没有点头同意
“泥沙俱下,雨露均沾什么的,可不是我麾下军中应有之义,子义你可知,我徐峥原本只是个商贾平民之子,声望才德皆不显,可是凭什么就敢起了问鼎之心?”
太史慈看着徐峥声色俱厉的模样,不明其意摇头表示不知
“无他就凭~公平~二字”
“百姓黔首愿为我治下之民,是因为在此劳者得其食,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没有人能巧取豪夺,属于他们就是他们,谁也拿不走”
“而士卒愿为我战不旋踵,遂死於敌,是因为军功所赏概无遗漏,纵使马革裹尸,然其父母我养之,妻子我顾之,所得宅田只要我徐家在一日,就无人敢伸手”
“所以该你得的你也毋须推辞”
徐峥看着太史慈,笑的颇有深意
“只是要在你将此番战事彻底了解之后,我才会给,我的话~你可懂”
太史慈闻言狂喜
攻城之责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