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不欺他。
大部分的官员与他一个想法,并你一言我一语的陈说了行将起来的弊端。
大夏国疆域幅员辽阔,大大小小的村庄多如牛毛,且但凡是人都有劣根性,在皇权不下乡的形势下,又怎能保证按要求去实施?
最终,无非是国家花了钱,却不见多少成效。
剖析之下,为什么西州境内得以实施?
首先是因为西州穷,在宸王殿下进入后,不惜自费钱财加以改善,使得当地人的生活条件上了一个新台阶,出于感激之心,他们也乐于支持。
再就是,他们懂得,宸王殿不如此行事,是为了他们好,为了保护家园,他们乐意自发参与。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西州这边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以小家为单位,成家了就分出去单过,自谋生路,比一大家子捆绑着过日子简单了许多。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方面的花费是两方面组合,宸王殿下会给一份,各村自筹一份。
比较之下,推行起来更显容易。
当然,朝廷即便觉得难,也不能不推行,只不过不花钱,只把政令推行下去,其间花费各村自筹。
如此,太子与朝堂大员也不会因此伤神。
这项提议竟然是管仲舒提出来的。
他现在仍然是户部侍郎,管理国家财政的,对用钱这方面特别敏感。
楚凌霄对他这提议特别支持,继而一锤定音,勒令一级一级推行下去,并明里张贴告示,还可以在皇家书局的报纸发行社弄一个版块,以示朝廷的重视程度。
“父皇,儿臣一点也没有忽悠您。”
楚凌霄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楚凌云他们办书局时,他也在筹划。
只不过,在没有网罗到天才写手时,书局即便开始筹备,迟迟也没有开放。
然后,这边又办起了报纸,他在见识过报纸后,即刻就懂了。
他们皇家需要这么一个媒介,来为他们打广告,做宣传。
所谓皇家书局,事实上也就是他太子楚凌霄的书局,只不过那样太单一,且显得他这个太子为了谋财,什么生意都想掺和一脚。
而“皇家”就不一样了。
大夏国已传承一百余年,繁绗的子孙后代越来越多,许多虽顶着皇家子孙之名,却不能享受作为皇家子孙的富贵,没于尘埃。
是以,在皇家书局做事的,他所用的都是远支的皇家后人,这些人,虽有皇家后人的名头,却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会对他的地位造成冲击,而又能使得他们对他充满感激。
为此,年长的叔爷都少不得称赞他几句,说他这事儿办得好。
相较而言,楚凌云在这方面就有所欠缺了,即便售卖海景房,亦想着让他们与那些低贱的商人竞争,这完全是对他们的羞辱。
虽说最终没有那样做,但已经暴露了他的意识形态——宸王殿下根本没把他们这些皇家子孙当作同宗同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