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作家的时候,大都会问这样两个问题:书里写的是不是你本人的经历?其他人物的原型是不是就是你身边的人?
大部分作家会否认,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可也远远高于生活。可也有一些作家会承认:我写的是自己的故事,当然有很多的加工,我试图通过文字来弥补一些遗憾。至于人物原型,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你的身边,我的身边,都有这样的人。
董理笔下的李闻,有着她自己的影子,但是比她更加的热情,也更加的漂亮,目前看来也更加的幸运。而徐西,就是百分之百的江明亮。董理完全是照着江明亮的外貌和性格来描写的徐西。目前看来徐西就是二十年前的江明亮,不需要再加工,已经足够完美。
曾经完美的江明亮还想再努力一把。他不是轻言放弃的人。他关注着董理的一举一动,在她写作需要安静的时候,他尽量不弄出一点声响,就像一个隐形人。当董理离开电脑,开始跟江东东交流的时候,他一定会想尽办法加入她们,说两句话,一起吃点东西,不饿也吃。
只有加入她们,她们才会注意到他,才会意识到还有他的存在,而他,本来应该是跟她们最亲近的人。目前这样的局面,是他自己所造成的,他对此后悔万分。他无力扭转,但他决意坚持。
他已将周聪的联系方式全部删除了。她去过他的公司找他,用的是跟以前一样的套路。美美的,温柔的,深情的,发狠的,威胁的,她轮番来。但他已经不吃她那一套了。
董理全部都知道了,那么周聪还能用什么把柄来拿捏住他呢?他不爱这个女人,美貌性感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一时的诱惑。这个世界上美貌性感又有趣的人多了去了,他见过太多了,也许会一时的意乱情迷,也许会永远都拒绝不了,但是与董理,与江冬冬,与他辛苦打拼置下的家来说,这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周聪也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她锲而不舍地追逐着他,将对方的冷脸选择性忽视,然后将自己的自尊心狠狠地踩在脚下。自尊心算什么呢?她现在要的是江明亮这个人,或者说要的是董理彻底失去江明亮这个人。只有这样,她才能在董理面前扬起胜利的旗帜,只有这样,她才能将失去的自尊悉数捡起找回。
董理心里明镜似的。有的时候,看着江明亮的脸,她会有一阵晃神,有一点点懊悔,不该让徐西拥有同样的一张脸,那是自己的书,不该让江明亮以这样一种方式肆无忌惮地永恒存在。这样的话,就算弥补了一些遗憾,又将制造新的遗憾。翻开书的那一刻,遗憾也会同时被打开。
遗憾,每个人都有。各有各的不同。
第二天早上,董理在镜子里看到一个眼睛浮肿的女人,叹了一口气。镜子里的女人也跟着叹了一口气。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唯有镜子,会制造一场错觉,有人跟自己如此相似,外貌相似,还有相同的感受。这远远胜过去其他人那里找寻安慰,找寻理解,找寻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感同身受。
说句实话,董理很意外,姚真一直没有联系她,连信息都没有一条。她还没有想好要怎么跟姚真说,她希望这个尴尬时刻来得越晚越好。但如此安静却让她心里更加不安。
肖建国这个傻子,昨天回去以后不会说了什么吧。总有些人,会借着喝了酒的名义,说出一些平时根本不会说的话。那个时候,其实他们是清醒着的,但是他们一定要装作迷糊。
喝了酒嘛,自然会比较情绪化嘛,说了什么自己也记不清了嘛,无非是一些胡言乱语,就不要放在心上了嘛。他们事后总是会这样说。当事情发展得不如预期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这样说。
但奇怪的是,他们说自己不过是情绪化时说的胡言乱语,偏人们又会说是“酒后吐真言”,那么这到底是不是他们的心里话呢?
董理希望肖建国什么都不要说。有的时候,说出去的话也如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用一千个理由也没有办法找补的话,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说。
昨天自己真像一个老师,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那种情况下,自己不说点什么肯定是不行的,还不能随着肖建国的话往下说,怎么接怎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