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父道:“没错,那把军刀跟了我三十年。你现在长大了,我要把那军刀交给你,让你继续为国努力!”
陈父说后便回到前堂,提起那把挂了三十年的军刀,又走到陈寿身前。
陈寿惊讶,道:“别呀父亲,我是读书人,使不得军刀呢。”
陈父不解,道:“怎么就使不得,我让你为国努力,你还不愿意吗?”
陈寿解释道:“不是不是,我当然愿意努力,只是拿刀有拿刀的努力法,读书有读书的努力法。”
陈父疑惑盯着他,陈寿继续道:“父亲,从小你就让我读书,我的力量都在脑子里,不在手上。你看我连杀鸡的力量都没有,拿军刀打仗,那怎么也不现实呢。”
陈父听后把军刀插于地上,道:“你还知道我花钱供你读书,看来脑子是清醒的。文武确实一样重要,当年诸葛丞相,手上也没拿兵器,拿着一把扇子指挥千军万马作战,从容与自若!”
陈寿道:“是啊,就是这个理。所以儿不用拿军刀,也可以为国效力。”
陈父道:“好吧,决定好明日出去工作了吗?”
陈寿道:“是的,刚才母亲也在,我说了明日就明日。只是,还不知道去哪儿工作,父亲有没有推荐?”
陈父想了想,道:“进屋说话。”于是二人回了前堂。
陈寿把军刀挂在原处后,便坐在父亲旁边,陈父道:“同郡人谯周,也是你的先生。他现在在成都为官,受到皇帝的赏识,你去成都找你先生如何。”
陈寿听后有些慌了,道:“我完成学业后已经好几年没见过谯先生了。虽然后来我去成都旅行,也只是见了几个好友,没见到先生呢。更何况他现在是朝廷官员,不知道看不看得上我。”
陈父道:“你也太不自信了,你先生曾经夸你学业不错,怎么会看不上你呢。再说你要坐官,就要去成都,留在县里你也不乐意对吧。这样,我给你写一份介绍信,你拿着信去找你先生。”
陈父欲写信,陈寿道:“父亲,写介绍信,这能管用吗?”
正是此时,有人敲门,陈寿便去开门,开门一看,原来是邮人送来书信。
陈父拿到一看,上面写着谯家邀请他儿子陈寿来成都参加谯宅宴会。
陈父阅后大喜,道:“儿啊,你看看,这是谯家的信,说机会机会就来了!”
陈寿接过书信,阅后感到不可思议,道:“这也太神奇了,都几年了先生还记得我。这书信一到,看来我是不去成都也不行了。”
陈父站起来,道:“既然是先生主动找你,那我就不写介绍信了,你整理一下,明日出发。现在家里没几个钱,我去卖点粮食,给你做路费。”
见他欲走,陈寿赶紧将他拦下,道:“父亲,别去卖呢,家里的粮食本来就不多。再说现在每年都在打仗,随时都可能征粮。家里还有母亲和二位侄子要养,粮食要留着自己用,千万别卖。”
陈父道:“那你的路费怎么办?”
陈寿道:“父亲忘了,我写得一手好字,我可以一路卖字到成都。你放心,儿子福大命大,不会饿死的。”
陈父感慨片刻,道:“生在这样的家庭,真是为难你了。那好,我相信你。”
陈寿道:“谢谢父亲!”
之后,陈寿走到后堂,监督二位侄子陈符、陈莅读《论语》。
此时陈符、陈莅读道:“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便是陈寿离家之前最后一次监督二侄读书了。
到了第二天。陈家前堂。
陈寿就要离家去往成都,此时陈父、陈母,二位侄子都有点舍不得他。
陈寿看着众人,道:“父亲、母亲,我有预感,谯先生会给我带来好运的。就像我小时候,父亲请大师算命,大师说我哥和我一短一长,一忧一喜,一暗一明。我哥已经不在了,所以好运就会落到我身上。父亲,你在家好好休息,一定要保重身体。”
陈父道:“我身体没问题,不需要你操心,只要你努力,我就放心。”
陈寿点了点头,道:“母亲,你也要保重,二位侄子就拜托你了,要让二人好好读书,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陈母道:“老二,你尽管去吧,做你应该做的事,母亲会好好照顾二位孙儿的。”
陈寿摸着陈符、陈莅的头,道:“长信、叔度,熟读《论语》之后要能背诵,叔父下次回来要检查你二人功课。”
陈符、陈莅皆道:“侄儿明白了。”
陈寿看着众人道:“等有一天我得志了,就把父母大人还有二位侄儿接到成都生活,让二位侄儿到成都的学堂读书。”
陈父连连点头,道:“你的心意,家人都明白,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一步一步来。”
陈母道:“以前谯先生夸奖你,说你是他学生中功课做得最好的,你去成都之后一定要保持以前的那种精神面貌,这样谯先生才会更喜欢你。”
陈寿道:“父母大人请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的。”
等话说得差不多后,陈寿即离开了家。
当陈寿已经远去,陈父一人还站在家门口,他为何不进去,因为他认为这次儿子出行并不简单。想着以前他给儿子介绍郡县工作,可儿子不愿意去,而现在是谯先生主动邀请,或许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或许儿子能留在成都工作。
站在那里,陈父又想起了三十年前的自己。那时的出征,军容整齐,号令严明,大有席卷陇右,吞并关中,消灭曹贼,兴复汉室之势。只可惜,都三十年了,国家还没有统一,而自己已经先老。儿啊,你到底能不能继承父辈的志向,替父完成此生未了的事业,就看你自己了。
到了中午,陈寿走到县城繁华区。他摸了摸肚子,有些饿了。想着出门前没带粮食,只带了一副写字用具,于是找了个地方,摆下摊位。
陈寿吆喝起来道:“写家书,写书信!写家书,写书信!”
很快围来一些人,一人道:“小子,字写得怎么样?”
陈寿把之前自己写的范本拿出来,放在案几上,道:“客官请看。”
于是众人看字,那人看后道:“字写得挺好的,一看就是读书人。我儿子跟姜将军去前线打仗了,能帮我写一篇家书吗?”
陈寿道:“可以,一篇家书五枚钱。”
那人道:“好贵啊,便宜一点可好。”
陈寿笑道:“客官,鄙人的价格已经是全县最便宜的了,现在午时吃个饭,最便宜都要十几枚钱,鄙人要整整写上三篇才够吃饭呢。你放心吧,鄙人不仅字写得好,保证写上一篇,把客官要交代的家事全清晰交代,写这一篇,客官半年不用再写了。”
那人欣喜,道:“有点能耐啊,我相信你,现在付钱。”于是那人摸出五枚钱来,给予陈寿。
陈寿果然能力了得,很快便按那人思路,写出一篇精简又易懂的家书,交予那人,那人拿后很满意地走了。
又有人道:“到我了、到我了,我要给生活在故乡荆州的亲人写书信。”
陈寿道:“好咧,先交钱,再写信。”于是陈寿又赚得五枚钱。
就这样,陈寿凭本事,卖字写信,给自己赚饭钱、住店费,一路去往成都。
那么下月,陈寿能否顺利见到自己的谯先生,谯宅宴会上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谯宅大院诸贤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