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道:“我有说错乎?三年定蜀灭吴,此乃天赐之良机,相国如此英杰,难道不知?”
见他激动,邓忠道:“父亲息怒,或许朝廷亦有困难,所以一时拿不定主意。”
师纂道:“如今朝廷封赏诏令还未到达,不如稍等。”
邓艾道:“你二人年轻,自当不急。而我已年过七旬,再等数年,还能否挥师江表,直指建业!我不愿再等也。”
邓忠与师纂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
见二人愣住,邓艾道:“不行,我须再给相国写信,请相国克服一切困难,以伐蜀之决心,继而再灭东吴,实现天下一统。”
于是邓艾持笔道:“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通俗意思为:我奉命征讨,遵从旨意给予的命令,使敌人首领归服;秉承皇帝旨意来任命临时官员,以此来安定刚归附的蜀人,这是符合权宜之计的。如今蜀国全部归降,使我国的疆域直到南海,东与吴郡和会稽郡相接,便可早日安定。如果等待朝廷命令,往返的路程,会拖延很多时日。按照《春秋》的大义,士大夫离开国境,如果遇到可以安定社稷,有利于国家的事,可以自己做主。如今吴国尚未降服,疆域与蜀地又相连,不能拘于常理而失去良机。按照兵法,以大局出发,不应考虑个人的功名与得失,我邓艾虽然没有古人那般节操,但绝不会因心有顾忌而损失国家的利益。”
写毕,邓艾道:“你二人阅后,立即遣使送之相国府。”
邓忠、师纂阅后,又愣住了,或许是对文中之意并不太理解。
见二人犹豫,邓艾亲自叫来信使,命令送之。
当夜,师纂再次给卫瓘写信。
到了十二月末。
魏廷陆续发布诏令。
十二月二十一日,魏廷发布诏令,将益州一分为二,北部为梁州,由钟会镇守,南部为益州,由邓艾镇守。这样做即是为了削弱益州势力,减轻中央管制难度,也是为了平衡钟会与邓艾之间潜在的矛盾。
二十二日,魏廷发布诏令,特赦梁、益二州士民,免除其五年内一半的租赋。
二十四日,魏廷发布诏令,褒奖灭蜀之战有功将军,邓艾和钟会。
诏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僣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通俗意思为:邓艾显耀国威彰显武力,深入敌人腹地,斩将拔旗,消灭敌首,使得伪称帝的人,隆重的跪拜并自捆颈部,多年来就该杀的罪人,一次出征就全部平定。用兵没有超过预定的时间,战斗进行还没经过一整天,就像风扫残云,一举荡定巴蜀。即使白起攻破强大的楚国,韩信打败强劲的赵国,吴汉擒获公孙述,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若论功绩最高,那也比不过邓艾的功勋。如今任命邓艾为太尉,增加食邑二万户,封两个儿子为亭侯,各得封邑一千户。”
诏曰:会所向摧弊,前无强敌,缄制众城,罔罗迸逸。蜀之豪帅,面缚归命,谋无遗策,举无废功。凡所降诛,动以万计,全胜独克,有征无战。拓平西夏,方隅清晏。其以会为司徒,进封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户。
通俗意思为:钟会所向披靡,击败从未遇见过的强敌,占领众多的城池,布下大网捉拿逃敌。蜀国的大将,覆面自缚归顺朝廷,谋略从未失算,征途从未荒废。包括所有投降歼灭的敌人,用万来计数,全胜克敌,可谓不战而胜。荡平西部国土,使得边境得到安定。如今任命钟会为司徒,增加食邑一万户。封两个儿子为亭侯,各得封邑一千户。
从这两份诏书可以看出,邓艾与钟会皆名列三公,但所增食邑有所不同,邓艾高于钟会一万户。
同日,郭太后去世。
涪县方面。
卫瓘又收到师纂来信,于是向钟会汇报,钟会、卫瓘、胡烈等人见邓艾坚持个人主张,皆认为他这种行为属于悖逆,发生变乱的征兆已经显露。于是三人向朝廷报告,又让师纂报告。
同一时间,邓艾写给司马昭的信,被钟会派人于中途拦截,钟会善于模仿他人书法,于是修改邓艾书中词句,使内容更加傲慢,居功自傲。
十二月月底,相国府。
司马昭先后收到邓艾、钟会、卫瓘、胡烈、师纂的书信。
司马昭显得特别愤怒,道:“这个邓艾,他眼里还有朝廷乎,难道想在南面称王!”
贾充道:“邓艾怎会如此狂傲。”
邵悌道:“相国之前让卫监军提示他不可自作主张,可他却不听。朝廷又以他为太尉、若是赴任,怕是要与朝廷分庭抗礼也。”
司马昭道:“所以钟、卫、胡、师四位将军写信于我,皆认为邓艾之举属于悖逆,之后将发生叛乱。”
贾充看了眼邵悌,对司马昭道:“可令钟会入成都,抓捕邓艾。以囚车将邓艾押至洛阳,再由朝廷定罪。”
司马昭疑惑,道:“邓艾名望高于钟会,职位亦在钟会之上,若是抗拒,又该如何?”
邵悌道:“钟会所统军队,五六倍于邓艾。况且诏令一到,实行抓捕,谁敢反抗。”
司马昭想了想,道:“不如我率军至长安。”
贾充不解地看着邵悌,邵悌道:“此事何需相国亲自出征。”
司马昭道:“难道你忘了之前你我二人的对话,怎能让我不要出征。我用信义待人,所以重用邓艾、钟会。当我到达长安之后,便能快点与二人相见,弄清事实,人不负我,我不负人。”
见司马昭如此所想,这让贾充、邵悌二人感到惊讶。
贾充:“原来相国只是想弄清真实情况。”
司马昭道:“若我派你出征,难道也一定要怀疑你?”
听到这里,贾充感慨而无语。
邵悌见况,也不知该说什么。
这时记室荀勖走近,道:“相国,我支持你出镇长安。”
荀勖是钟会的从外甥,钟会是荀勖从舅,二人是舅甥关系。
见荀勖一言毫无私心,这使司马昭眼前一亮,并道:“公曾,说说你的看法。”
荀勖道:“之前我提议以卫瓘为监军,监视邓、钟两路大军,所以两军和睦,一举荡平西蜀。而如今卫瓘亦写信,看来此事不得不重视。”
司马昭道:“继续说来。”
荀勖道:“是,在下认为,可派贾护军率步、骑一万先行进入汉中,驻守乐城,相国亲率十万大军进入关中,驻守长安,相国可写信于钟士季,若邓艾不服,我可助你,相信彼此很快便会相见。”
司马昭爽快道:“此计甚妥。明日我上奏陛下,令钟会抓捕邓艾。”司马昭看着贾充,接着道:“公闾!”
贾充道:“相国。”
司马昭道:“以你为中护军假节、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率军先行,驻进汉中乐城。”
贾充道:“诺!”
司马昭道:“我当亲率洛阳十万之军,数日之后,出镇长安。”
灭蜀之后,占据成都的邓艾,逐渐居功自傲,两次向司马昭写信,主张自己的治蜀、平吴之策。钟会、卫瓘、胡烈、师纂等皆认为邓艾违反正道,或将变乱,于是向朝廷上报。
司马昭与僚属讨论之后,命令钟会抓捕邓艾,又命贾充驻守汉中乐城,司马昭本人则前往长安,了解真相。那么钟会能奉诏抓捕邓艾吗,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钟士季入主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