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反正现在的华不注山怎么看怎么不起眼,跟《鹊华秋色图》中的华不注山相比,现实中的山峰远没画中那么挺拔那么尖耸,看起来就像一个在顶端按了一颗大枣的大馒头,说穿了就是一个山包而已。
所以刚看到这华不注山的全貌时,他还真有点失望,虽然心里也能理解,毕竟元代距今已经过去了好几百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风吹雨刷,山体形状和还把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也挺正常的。
然而这山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可气势却一点不差,甚至比画中的华不注山所表现出来的气势还要强烈,站在正南方向北张望,他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小山包,而是一柄插在黄河岸边的巨剑,有一种直插云霄的气势。
这可不是他的想象,而是真有这么一种感觉。
在看到那幅高仿版《鹊华秋色图》的时候他就有这种感觉,但并不强烈,毕竟那画主要刻画的还是一个“秋”字,鹊华二山只是主题之一,也是大背景,山的气势反倒是次要的。
可在现实中不管什么天气什么景色什么环境,山就是山,不管你怎么看想不想看它就静静的伫立在那里,只要你抬头望去,它就是主角,气势就永远是那个的挺拔。只是一般人根本感受不到,只有少数觉识能力比较强的人才有这样的福气,当然,那些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也可以想象得到,只是真切的感受到跟凭空想象得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
就如同五姑娘跟真媳妇儿之间的差别。
当然,也可以把他感受到的这种气势说成是华不注山的物性在他灵魂层面的一种映射,也就是说在他的视觉层面上,这华不注山就就是一个小山包一般的存在,但在灵魂层面,这华不注山却是怒冲云霄一般的存在。
而这种非常特别的感觉,让他有点沉醉,远远的望着远没有赵孟頫笔下那么高耸的山峰站立了好长时间才回过神来。
回神后恋恋不舍的开车前往鹊山缩在的鹊山村。
鹊山村已经没多少人家了,所以显得有点荒凉,再加上鹊山本身就光秃秃的看不到什么草木,除了石头就只有石头缝里那稀疏的酸枣木类低矮灌木,所以显得更加荒凉。不过山上的精致还是挺不错的,站在山巅能俯瞰大半个泉城,鹊山湖、黄河、华不注山、卧牛山等景点能全部收入眼帘,只是看不清晰罢了。
虽然看不清楚华不注山的具体容貌,但却能看清楚大致轮廓,而且也能更清楚的体会到那种拔地而起的气势,因为从鹊山这边望去,华不注山周围一片开阔没有丝毫起伏,唯独华不注山一峰突起,这样一对比,气势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