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艺术修养,在众多封建统治者中一直是出类拔萃的存在,留下的诗篇就不说了,水平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但光是那个数量也足以让绝大多数诗人赶到汗颜。
诗词暂且不提,这书法绘画水准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是书法水平,就算以现在的目光来判断,也是一流的水准,如果他不当那个皇帝,说不定能成为一个颇具传奇性质的书法家和诗人。
就拿乾隆题写的“鹊华秋色”四个行楷大字来讲,就非常出色,不光字体端庄笔法潇洒,连墨色也是经过调配的,不是纯黑色,而是带了一丁点的蓝,色调跟正图那冷峻的色调很是吻合,光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乾隆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不是凭空得来的。
除了色调来,字体大小和整体布局也跟正图非常完美的契合在一起,不知道的一定会把这四个字当成是赵孟頫本人的手笔,因为效果太出色了,将画中那种冷峻中的烟雨气息在笔画的转折间都体现出来了。
说的再直白一点,这四个字不光是四个字,更像一幅画。
要知道,古人在作画的时候一般不会给自己的画起名字,一般是后人或者旁人起名,起名也不能乱起,起不好会让人发懵,起的好了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鹊华秋色”这四个字,正是乾隆给赵孟頫这幅画起的名字,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却滴水不漏得将画的主题和亮点全都写了出来,让人看到这四个大字就能想到这是怎么样一幅画,甚至能从简单的四个字中领略到画的神韵。
这就是好的题跋的效果。
当然,这还是以普通人的眼睛来欣赏的结果,如果有人也具备徐景行这样的本相之眼,就会发现这四个字的物性强度几乎比正画还要强。
字的物性是什么?当然还是字。
可是这“鹊华秋色”四个字的物性却像是用黄金铸造而成,深深的镶嵌在淡黄色泽的宣纸上,异常有力,几乎成了整幅画卷中最吸人眼球的存在,打个形象点的比喻,这四个字就像镌刻在古城楼门正中央的城名,因为来来往往的行人想了解一座城市,一定是先从城楼门上的城名开始。
当然,乾隆在这副画卷上留下的痕迹太多了,题跋九则,印章二十六枚,每一处痕迹都是那么的亮眼,毕竟在这么多的藏家中,乾隆的地位最为尊崇。
除了乾隆当然就轮得到董其昌了,董其昌在续接了五则题跋,可见他对这幅画的喜爱和欣赏,据说这幅画就是董其昌推荐给乾隆的。
除了董其昌和乾隆这两个题跋狂狂魔和盖章狂魔外,画卷中还有其他藏家的钤印和题跋,也都非常精彩。
说句有点装逼嫌疑的话,在徐景行眼里,这副画卷上的题跋和印章所具备的艺术含量,几乎要超过了画卷本身,尤其是那些个印章,真是太精彩了,几乎每一枚都是精品,实在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