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管理者是分到不同的下属身上,而武士是分到不同的“我”身上。
场上打斗的节奏开始变快,传来噼噼叭叭的声音,张子定睛看去,只见两人正在快速做拳脚交换。乔云踢出一记鞭腿扫向关河洲头部,关往后一仰身避过,随即起腿扫向乔云肋下,乔云抬膝往外冲顶,挡住来腿,这样双方在极短的时间内各完成了一次攻防。
哪知乔云抬膝格挡的同时,拳头也轰了过去,直奔对方头部,关河洲脸上中拳,虽然打得不重,但也失一分。关河洲马上跳出圈外,防止受到连击。
两人重新靠近,开始新一轮换拳。
乔云直接一个低鞭腿扫向对方大腿外侧,这里有人体最长的一根麻筋--髂胫束,踢上就变瘸。关河洲一边往里收腿,一边用手抄住乔云小腿,同时另一只拳头轰向乔云面部,如果打中,这个力度比拳击中的后手直拳要大得多,因为控制了对方的身体,双手有前后的对拉劲,相当于把人给撕开。
关河洲连忙低头,躲过了拳头,但是乔云已经上步,一个勾踢踢在关河洲的支撑脚脚踝处,关河洲扑的倒了,一只脚依然被乔云控制着。
在散打中,这一次攻防就结束了。但是若在街斗中,只是起了个头儿,乔云抓着对方的脚踝,就能用脚踩踏其裆部,手与脚之间形成对拉劲,相当于拆人,伤害性极大。
如果是MMA(综合格斗),还能双手固定住对方小腿,骑坐在大腿上,身体旋转,把对方的小腿从膝盖处扭断。
不过,这样危险的打法在散打中是禁止的。
散打最早都不准用腿法打头,后来才慢慢放开。散打在组织者角度追求的不是杀伤,而是展现技术。为此制定了规则,凡是使用非常规动作击中对手的,给2分。所谓常规动作,就是大家用的最多的直摆勾三拳和蹬踹鞭三腿。并列出了一些非常规动作名称,比如鞭拳、正反扫堂腿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运动员们积极性不高。用的最多的还是常规动作。
这是因为这几个动作比较硬核,威力大、动作幅度小。在散打推广的早期,即80年代,猛冲猛打的风格占了统治地位,而传统武术中的缩小绵软巧面对猛冲猛打根本抵挡不住,传统武术就这么被擂台实战淘汰掉了。猛冲猛打后来又被攻防快速转换淘汰了,此是后话。
竞技武术随着自身的发展,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少数的几个最有效的动作被反复使用,拼的是基本素质,比如力量、速度、反应。而战场武术或者说街头实战却是不择手段地争取赢,怎么巧怎么毒就怎么来。能用家伙,绝不空手。能逃,绝不恋战。打不过,绝不死扛,而是走为上。以便减少损失,东山再起。
竞技武术既是打又是演,而传统武术只要效果。
以泰拳比赛为例,被打的一方已经失去抵抗能力了,也不投降,抱着肚子表情呆滞地硬挺着,直到对方一拳又一肘,一膝又一腿地继续施虐至昏倒,才算结束。如果在现实中,哪有这样愚蠢的做法?但面对观众,宁死不降才是他们想要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