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鲁之甲的部队才开始渡河就已经被皇太极得到消息。
而皇太极本人也没想到明军竟然会这么配合他的计策。明军不但没有直接派船在耀州城外的河岸和海岸登陆,部队也来得拖拖拉拉。最扯的是明军竟然还是用小渔船渡河。
要不是为了收获最大战果,他早两天就已经派出伏兵将已经渡过河的明军骑兵全部赶下辽河去喂鱼。
“未曾渡完。目测还有百余火器步兵没有过河。”探马回报道。
“四贝勒爷,这多半是他们内部不和,军令无法统一。统领骑兵的军将应该是想要最先前来攻下我们这座只有‘三百兵力’的城池,以获取他们认为的‘不世之功’。”皇太极的军情参谋博西勒想了一下说道。
“呵呵,这部明军简直就是上赶着找死。要是他们骑步协同,800多步兵又是火器兵,要想拿下他们,我们纵使有三千多伏兵,也必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现在么......”皇太极呵呵大笑起来。
“我们现在可以将他们的800骑军击溃。就算他们有人逃脱,逃脱回去的败兵也必定会冲散他们的火器阵地。那时候我们的儿郎就会以最小代价突破他们的火器阵地,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博西勒跟着凑趣地说道。
“哈哈,正是如此。”皇太极无比开心。
“林将军,耀州城墙上好像无人驻守。怕是其中有诈。”
林应昌带着800骑军抵达耀州城不远处,一员小校指着城墙说道。
“莫非耀州城里竟然连300守军都不到,以致都没有兵马守御城墙。那这岂不是合该我建功......”从未上过战场,没有半点军事敏感性的林应昌很是喜悦地说道。
‘啪’‘啪’‘啪’......
城门楼上皇太极忽然出现,大力鼓掌。
“尔等已入我埋伏。如立即跪地投降,尚可免死。”皇太极大声喝道。
“咦,难道建奴真有埋伏......”林应昌顿时惊疑不定。
‘杀’......
正面城墙之外的另外两面忽然烟尘大作,杀声震天。
‘哒哒’马蹄声如雷而来!
“林将军不好!听这动静,建奴的骑军不少于3000人!在下建议赶紧撤退。”富有战争经验的那员小校立即脸色大变,无比惊恐地说道。
“不少于3000骑军?这怎么可......撤,赶紧撤!”
林应昌质疑话语还没有说完,就看到了城墙两边的建奴骑兵如同乌云蔽日一般奔涌而来。
这里面真正的建奴骑兵不过六七百,其他都是骑马的步兵。
但是林应昌不知道这一点。他一看到那么多的马匹奔腾而来,差点被吓尿。
他赶忙拉转马头,想要率先逃跑。
然而让他感到头皮发麻的是,他先前一马当先冲得最前,现在要转身逃跑,他却变成了最后一个人。
800明军骑军挡住了他的逃路。
“让开,给老子让开。”
在恐惧驱使下,林应昌想都不想,举起马鞭就朝挡路的骑军抽去。
一阵混乱之后,林应昌终于夹在骑军大队之中开始策马奔逃。
只是明军骑军刚刚策马起步,提起速度需要一些时间,而建奴骑军经过一段时间的奔驰,速度已经提到最高。
建奴骑军很快就追上明军骑军,开始从背后大砍大杀。
林应昌根本不敢组织兵力回马迎战,只管亡命奔逃。
800明军骑兵很快就被六七百建奴骑军砍杀得七零八落。
“团长请看,这里的海水颜色已经与往处大不相同。这说明前面三四里的地方就是辽河出海口。我等右手边略偏北一点就是已经被建奴占据的耀州城。等下去到视野合适的地方,我们甚至能看到耀州城的城墙。”
领航军士许华指着沈廷扬送给陈建的渤海航海图,对管庆之说道。
“总有一天,我们的船队会送大量陆军兄弟和水军陆战队兄弟登陆,彻底完成大人‘跨渤海击建奴’的宏愿。”管庆之目视耀州城方向,语调沉着地说道。
他们8月21从虎山口出发,经过四天的航行锻炼,磕磕绊绊地抵达了旅顺口。
在旅顺口外的海面上与皮岛将领沈世魁勾兑了一番之后,他们沿着辽东半岛西侧海岸北上。
从那时开始,他们的航行顺畅了很多。他们只花了一天多时间,就在8月26这天航行到了耀州城外的海面上。
管庆之刚刚说完话,脸色就忽然一变。
他在望远镜里看到耀州城那边烟尘大作,隐约还可以听见如雷马蹄声和惊天动地的喊杀声。
“报告团长,耀州城方向有一支明军骑军正在奔逃。追赶他们的是一支建奴骑兵。建奴的骑兵数量目测不少于3000人。追赶得最前的骑兵大约有六七百。前方河口处,已经有明军火器步兵在列阵。”了望吊斗上的军士忽然发出准确信息。
“这支明军在搞什么?骑兵不保护火器步兵,反而单独上前厮杀?不管了,船队全速前进。所有佛郎机炮、虎蹲炮都做好炮击建奴的准备。投石机做好准备,火枪手、弓箭手都做好准备。”管庆之立即下令。
PS:大章奉上。求看官们票票支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