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有线班的韦小羽调去师文艺队吹号,属于是事发突然,没有任何预兆。
而王威国则不同,团里来的“调令”,还给出一天多的缓冲时间,所以在他临走之前,作为带了他两个多月的新兵班长,梁荆宜自然也要“装模作样”地叮嘱几句。
也不用预约,吃了中饭后,俩人就站在篮球场边的草皮上,这么给聊上了。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梁荆宜可没想当个“老好人”,尽挑好听的说,他希望看到自己所带的兵不断地提升自我,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取得进步。
他认为不管是到了哪里,换了什么环境,都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和管理好自己的言行举止。
而王威国在管理自己这方面,还是很有所欠缺的。
就像过除夕那次,连队组织紧急集合,这货能把鞋子穿反,且在班长指出问题的同时,还死鸭子嘴硬说“我感觉这么穿很习惯”。
至于平日里所表现出来的作风不严谨,小节不注意等等一些,梁荆宜也一并给他点了出来。
“我的老班长啊,你能不能不要那么婆婆妈妈的,我特么的又不是小孩子了。”王威国笑嘻嘻地一把搂住梁荆宜的腰,就准备来个“狗熊抱”。
他是心里面高兴,哪怕这个时候你骂他个狗血淋头,他也不会发火的。
“专业集训回来,连‘特么的’也说得自然流畅了。”梁荆宜这是故意揶揄人家。
想当初在新兵连的时候,这鸟人对“特么的”很反感,可如今......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重要,有时候甚至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把自己的个人卫生和内务搞好。”梁荆宜想起他和排长钭星宇去报道组借相机时,那个宿舍里的被子叠得就像一砣“牛粪”似的。
他是担心王威国去了之后,整个近墨者黑,把被子也叠成一砣“牛粪”。
而一想到那个“调令”上的“暂时借调”,他心里就忐忑不安起来,他是想到万一王威国不符合领导的预期,在报道组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被扔回了原单位。
回到了榴炮一连,到时候作风稀拉,内务又毫无标准可言,那侦察班还有王威国的立锥之地吗?
“班长你看我和郭中华相比,谁会更优秀一点?”这货摆明了是故意岔开话题,他不想听梁荆宜扯这些。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既然人家不接受,你也奈何不得。
“行,好好干,等你的好消息。也希望能在杂志和报刊上,多读到你写的文章。”该说的话都说完了,梁荆宜旋即结了个尾。
“是,班长!”松开搂腰的手,王威国敬了个礼。
估计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报道组干了不满三个月,意气风发的他就掂着个人物品悻悻然地回来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