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深仪表停留在199米后不动了。
“机器人作业开始。”
由于电磁波在水中衰减严重,因此不能采用无线通信,只能用声波联络,机器人的水下作业状态也只能通过操作人员的仪器进行推断,再加上一根长长的线缆,这就大大限制了机器人在水下的活动范围。虽然“海人一号”暂时还不具备美国curv水下机器人那种在深海打捞氢弹的本领,但是并不逊色于国际同期水平,它的理念是先进的,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机械手臂给它安装,主要依靠自带的收集装置吸附海底泥沙或采集生物样本。
现在的“它”还很粗糙,是一件半成品,但这是开始!这是希望!
此刻,船上的人无不暗自捏了把汗,阴沉沉的天空黑云压顶,仿佛要给这场本来就忧心忡忡的海试再加上一分困难,海面的浪越来越大。
“浪高已经达到3米,水下作业要不要中止?”张思源汇报着实时数据。
康承业摆摆手。
水下的优势在于到达一定深度后,海面的浪基本不会对水下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连这点儿浪都视为危险,那么极限作业根本就是漫无边际的睱想。
浓密的乌云遮住了正午的阳光,让人并不觉时间的流速有多快。
时间,对普通人来说总是匆匆远去,再回头已不知道多少光阴逝去,但是对付出每一天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翻腾的海水提醒着人们,这是人类不能征服的领域,直到此时此刻,即便没有展现出毁天灭地的狂骇,人类理应对大海保持足够的尊重与敬畏!
康承业脑海里的乐章越来越澎湃了,选段好像在某个点突然爆发,根本不需要从舒缓到婉转的过程。此刻将决定命运,这不是一人一城的命运;是即将改写历史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命运。一架小小的机器所承载的使命负重致远。
凝重、焦急、沉稳、激动……整艘船都被复杂的情绪包围着,人类身体无法突破的领域,人类的心灵可以直击!
此刻,忧心岂止是一人一船。
江城,康一雯回望着小小的轮渡,故乡似乎一百年也没有多大变化,这座小城仿佛永远凝固在时间里,青瓦白墙,石板路,小桥流水……但是她知道今天将有一位故乡的亲人重新书写家乡的历史。
不!不止是家乡……
她默默地闭眼,默默地祈祷,脚步越来越沉重。天空降下蒙蒙细雨,与人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康一雯驻足在狭窄的街头,她遮住额头望着天,心底默念道:哥哥,海上的风浪平静吗?
北京,邹文林一直守着电话,这位两弹一星的元勋早已创造历史,但共和国的历史不能永远停留在旧日的书页上,今天是个了不起的日子啊,在我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同样康承业这个首航也将在共和国史上抹上浓重重彩的一笔,前提是他必须成功!
哈尔滨,宋敏书喝着热水,呵了一口热气望着窗外,他似乎有些忧思,却只是淡淡地说:“下雪了啊……”
沈州,石兰坐在窗台前,外面已经飘起了白雪,预报说这次是冬季以来首次大范围的降雪,阴沉的天似乎预示着某种不好的征兆。但是她坚信自己的丈夫就是那只穿梭在风暴中的海燕,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哪怕有险阻,此刻的他是一名战士,在狂风巨浪中迎向他的使命!石兰的双手握紧置于膝盖的书本,她抬眼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轻声念道:“幕布已经拉开,演员都已就位,我似乎看到古代勇者的英灵正在远处浪尖上出没,在炮筒前方闪耀,在云层上低语,评论我们这代人的价值。”qqxδnew
……
……
“水底采集作业完毕!”
“上浮!”
线缆开始回收,深度表上的数字逐渐开始降低。
“出水了出水了!”
人们的情绪明显轻松了许多,天气仿佛要故意映衬人的心情,厚厚的云层拨云见雾,阳光从浓密的乌云中迸射出来,映向海面。翻滚的海浪也开始变得温顺起来。
在母船不远处一个橘红色的物体浮了上来,当人们看到“海人一号”的身影时才彻底松了一口气。人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掌声越来越大逐渐连成一片。
康承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一块千钧重的大石终于缷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