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张政受的惊吓一点儿也不比蒯通小。
蒯通报过名后,张政想起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什么人了。蒯通秦末着名的说客。虽然没有苏秦张仪等人名气大,也是名标青史的人物。
蒯通的出现倒让张政想起了这范阳城是怎么被起义军攻克的了。这当中当然少不了蒯通先生。据记载,起义军围城后蒯通找到范阳城的最高长官范阳令徐公。蒯通如同张政刚才那样哭三声笑三声说服徐公投降了起义军。
蒯通向徐公说哭是因为徐公快要死了,徐公作为秦朝官吏作恶多端,现在起义军来了定然要死。
听了这话徐公的脸都吓绿了。他知道蒯通说的话一点儿也没有错。最后徐公报着一丝希望问蒯通大笑三声是什么意思。蒯通说只要派他去见武臣就可以让徐公转祸为福。
张政只是不明白这个应该在武臣那里的蒯通怎么会跑到自己这儿来了。
说客自然都是善于察言观『色』,能说会道之辈。蒯通被张政不按套路出牌憋的说不出话来自是十分难受。
还是张政开口先说了话:“先生就是用这样的怪音说服徐公投降的吧?”
这下蒯通更震惊了。蒯通说服徐公后就跑出城来,即便是他们之间的谈话被人听到也不能这么快传递到张政耳中。
“将军是怎么知道的。”蒯通是聪明人,不去辩解而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因为如果是我也要这么做,让徐公在生死之间选择。”张政感到很爽,忍不住装模作样了一次。
能让这蒯通这种能说会道之士『乱』了阵脚,张政很有成就感。
“将军果然睿智过人。”蒯通只好违心的夸了张政一句。
“睿智谈不上,我只是奇怪先生既然答应徐公能活的更好,现在就去说服武臣,却为何到了我这里?”张政对这些说客保持着很高的警惕,这些人可以说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光凭嘴皮子就能灭人国的存在。
“我拜见武信君无非是游说他宽待降卒,赦免范阳令徐公,现在赵地各城之所以拼死抵抗就是因为被武臣攻下的城中官吏受到了严厉惩处。如果武信君能给投降后的徐公很高的地位,保持先前的富贵,徐公自是愿意投降,而其他城池的守将自是羡慕徐公所得,武信军可以传檄而定燕赵之地。只是我听说在武臣的军队中却有一支纪律严明,优待俘虏的队伍,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不明白这是将军自己的想法,还是武信军的要求。如果武信君有此想我游说起来会更容易。”蒯通虽是说客,说起话来倒坦诚。不过张政明白那种九句真话加一句假话的人更为可怕。
“先生看过之后以为如何?”
“想来将军部下的作法均是将军的要求。如此看来将军未来之成就不可限量,我不如将劝解武信君的功劳归于将军,也算是助将军一臂之力。”
“先生能否留在军中助我?”张政想这老头长的不行,能力肯定是有的,现在自己手下连一个读过书的人也没有,要是能将这个嘴似刀剑的人留下,真是如虎添翼。
“我这就去通知徐公迎接将军入城,说动武信军对将军来说不是难事,你我有缘以后还会相见的。”蒯通说完,一晃一晃的走了。
张政看着那个细细的身影远去。有些遗憾。不过一想也是,自己现在的笼子太小,还容不下这些大鸟。
现在还是先说动武臣赦免徐公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