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觉得自己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虽然有着两世为人的经验,在治理国家里也要不停的试,不停的改。汉国的理论要想落到实处需要与现实很好的磨合。
对于大汉国的的教育体系,也有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最早张政急需熟练的工匠,所以设立了工匠子弟学校,这些子弟学校更象是一个个的短训班,培养了一批批的工厂中的学徒使得汉国工厂的制造水平提升了不少,这才有了犀利的刀剑,威力巨大的火炮等新式武器,保证了汉国在秦末『乱』世中没有被人给灭了,现在天下只剩下刘邦和张政两人分庭抗礼,争夺更加激烈。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汉国的实力还需进一步的提高。这就需要在教育体系上再上一个台阶,张政这次重建稷下学宫其实就有这样的想法。所以稷下学宫所学的内容就十分重要了。为此张政专门把叔孙通找来商议。
“大王,稷下学宫曾经有了百家争鸣的朝代,在这里求学过的名人有很多。经过百年的实践,各派学说的优劣已经充分显现出来了。墨家由于内斗而走向衰落,道家光想着自己怎样得道成仙,以前风头正盛的法家形成了秦国的严刑峻法,最终使得若大的帝国一朝崩溃,这说明这几家绝非长治久安之策。我认为只有儒家才是正经的治国安邦利器,只有儒家才可显现大王崇高的地位,只有儒家才能安抚天下众多的百姓。”叔孙通在张政向他征求意见时毫不掩饰的表现出了对儒家的推崇。
“儒家的理论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但还需要得到更多的人认可才行。”张政一看这没得商量了,叔孙通的身份决定了他不可能提出来别的主张。但张政总觉得以前的历史选择了儒家多少有些偶然的成分。自己穿越而来,应该给其他学说的发展提供一些机会。
“孔然先生已经决定派他门下最得力的弟子到稷下学宫任教,有这些知识渊博的人教育,定会培养出对大王的霸业有帮助的儒家人才。”叔孙通很有信心,他知道现在汉国缺的就是官员,在重建稷下学宫这件事上儒家已经占尽了先机。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弟子进入朝廷为官,儒家在朝廷里的影响力力不容忽视。
“好,我决定了,新建成的稷下学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小学和初中教育,由我组织人员编写教材,聘请老师教学。另一部分则为大学,各派学者可以申请在稷下学宫的大学部开设自己的课程,学有所成的人可以到稷下学宫的大学部报名学习,想要向哪位老师学习由学生自己选择报名,朝廷根据老师所招收学生数量的多少分配资源。”张政决定基层教育这块还是自己来搞,尽量扩大孩子们学习的范围,让他们长大后能有更多的选择。至于各方最为看中的成人这块,张政倒希望百家争鸣的态势能够长期保存。张政倒没希望通过稷下学宫的争鸣能搞出什么传承万代的理论,培养出治国的高手。张政心中想的是只要自己统治下的读书人能够在稷下学宫里边争论,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别到处给自己捣『乱』就行了。
“好,我马上按您说的准备。”叔孙通很高兴,按照张政现在这个提法对儒家来说是很有利的,毕竟其他各学派被人们认可的程度正在降低,儒家能够在稷下学宫占有更多的资源,从而与其他学派拉开距离,儒家与其他学派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有了张政在金钱上的投入,稷下学宫的校舍建设进行的十分顺利。工匠们对读书人十分敬畏,认为读书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所以在修建校舍时十分用心,工程质量绝对是一流的。
稷下学宫的校区建设完毕,张政马上命令叔孙通主持稷下学宫的所有工作,学宫内一片繁忙。
“年兄,你也来求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