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观阅兵之后,一场针对于下形势的高层会议在显阳苑中举行。
如此重大的会议没有几个人敢发言,魏越当众补全《悯农》后引发了极大的震荡,就连曹操这样平时言举放荡不羁的人都不敢贸然接近魏越。而魏越被孤立后,也不愿过于表现。
他表现出来的政治态度太过可怕,在这个非黑即白的舆论潮流中,魏越将所有人的表皮揭穿。就魏越的行为来……简直跟太平道没什么区别!
偌大的雒都,有几个人是真正关心民间疾苦的?
会议还在进行,就目前局势来主要有两大两一共四个麻烦要解决;两大分别是凉州叛军以及张举为首的幽州籍叛军;两,一个是益州黄巾余部和板楯蛮作乱,另一个是稳定黑山军情绪,将招安一事落实,彻底消解这个隐患。
就这两大两四个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一个,再解决另一个是共识,这一点没什么好争论的。就连先解决哪个,再解决哪个也是不难辩论的,唯一的问题在于人事调动。
目前朝廷的军力分摊各处是最愚蠢的方案,先解决最近的凉州叛军是最优、风险最的选择。毕竟,打凉州叛军即便战败也有陈仓险在,不会伤到根基。
问题就在这里,到底派谁去打凉州叛军。
皇甫嵩、董卓两个军团在关中,再加派西园军增援关中,若战机合适,足以打穿、歼灭凉州叛军主力。有西园军在,这次关中战事的统帅就不可能是皇甫嵩,更不会是董卓。
而这个人选,实在是很尴尬。
就西园军的位格来,皇甫嵩、董卓都不够资历,那么朱儁、孙坚也不可能,赋闲的张温名声太差也不合适。
数遍朝中,适合去的只有四个人,就军阶、地位来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可以压住关中的前将军、左将军。而蹇硕这位上军校尉名义上又节制整个雒阳军队,蹇硕也是有资格去关中当统帅的。
骠骑将军董重的水分很大,谁也不放心让这么个水货去关中负责这么重要的战事。
车骑将军何苗虽然统兵扫灭过荥阳黄巾军,也只是规模战事,何况何苗就仅仅打了这么一仗。
所以,董重不适合,何苗也不适合。这两个不适合,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蹇硕也就差一点。于是,何进去关中似乎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可这次选帅真的就像看起来这么简单?
如果就兵权来看,加入西园军的关中集团军,规模会在十万人出头,是此时最大的一股武装力量。
这本该是各处争抢的好东西,如今却成了烫手货。
何进、蹇硕这些人不表态,下面的人则相互推举对方的领袖,都在逃避这次领兵的机会。
下面扯皮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刘宏明显想把何进派去关中,对此何进敢明着拒绝?
自然不敢拒绝,何进当众道:“凉州前后叛军累积不下十五万,即便疲惫,也不可等闲视之。依我来看,与其集结十万兵马博六成胜率,不若集结十五万精锐,力求一战光复凉州!”
关中战事最好的走向是一举击溃凉州叛军的战意,将凉州叛军打投降,而不是全歼。如果是全歼,折损必然很大,还得到不兵力补充,同时又要担负凉州边防,怎么算都很亏。
何进的意思很简单,就现有的十万规模的关中集团军,他是不会去指挥的,因为不符合的要求;除非将关中集团军扩充到十五万,他就敢立一战光复凉州的军令状。
十万的关中军,十五万几乎可以稳操胜券的关中军,完全是两个概念。
就此,会议宣告失败,让魏越感慨不已。
就军事来,何进拖延战机,放弃了可能存在的逼降凉州叛军机会,会导致今后的朝廷方面彻底失去主动。光是凉州叛军,今后最少会牵制朝廷五万左右的军队,会拖垮整个关中的经济。
何进统率十万规模的关中军,乐观估计能在陈仓击败凉州叛军,再收复汉阳郡;其后若没有军事奇迹,何进就会与凉州叛军陷入对峙,恢复到两年前的格局,在没有新的大股援兵前,何进进取无力,也不能后退,只会被拖死在这里。
至于何进悄悄与叛军领袖之一的韩遂达成协议……很抱歉,张温此前已经这么忽悠了韩遂一次,韩遂很难发动第二次兵变来响应何进。第一是很难取得韩遂的信任,第二是现在的凉州叛军由东、西两个大派系构成,势均力敌韩遂很难得手,不像之前都是湟中叛军,韩遂自内发动兵变就一锅端了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
如果何进有十五万军队,就不需要期望于军事奇迹,只要军队正常发挥就可以长驱直入击穿凉州叛军防线,在汉阳郡范围内结束战斗,逼降大部分无路可逃的凉州叛军。这股叛军,最少也在五万,多了能有十万出头。
这样的话,何进会有二十万左右的军队,又没有凉州叛军做牵制,益州内部还没扫平,又有蜀道险在,所以何进后背无忧,又是传统的外戚大将军……完全是有进兵雒阳清君侧大义的!
统兵十万,何进会被困死,无力插手雒阳今后的变局;统兵十五万,发挥正常的话会调头过来进攻雒阳。
整整讨论三的军事会议,结果就是这么个结果。
不过大的方面没有做出决定,的方面也有所改善。
第一是盖勋调任京兆尹,并负责在长安征募一支一万人出头的军队;第二是西园军出一营军队前往益州参与平叛,以方便益州稳定后从这里出兵配合关中夹击凉州叛军。就这两个举动来,是为了达成何进集结重兵一口气收复凉州而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