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耐连夜求见了还在批奏折的皇帝陛下,告诉了皇帝自己已有十成的把握制胜。年轻的皇帝早就等着这句话了,在宰相吕云河的同意下,他们定好了明日就发起再次跟迪乌曼使节团比武的邀请,并且将比武地点定在了北府点将台。
使节团的主使节约翰本来打算拒绝的,因为皇城闯入陌生人那天,他是明明白白地看到过爱德华曾被大宣人击败过。
但是吕云河早就做好了防备,叫传旨人员告诉约翰,如果他们拒战,那迪乌曼使节团就必须直接昭告天下,对所有人说迪乌曼认输了。且要以他们不尊重大宣为由,将其驱逐出境,本来为他们归途所准备的路费以及礼物,也同样以他们不尊重大宣为由,均不赠送。
这里面要命的,还是给他们贴上了一个不尊重大宣的标签。
他们本来的出使目的,虽然表面看起来只是一个友善的访问,可吕云河清楚,他们不远千里迢迢的来到大宣,可不是来互相认识认识这么简单。
这次的来访,只是一个相当于探路试水的开端而已。吕云河明白,他们摸一模底后还会再次出使大宣。即便还不知道迪乌曼想做什么,可等到他们下次的到来后,一切都会浮出水面。
当然,也要乘现在杀杀他们的威风。立国威看起来是件面子工程,其实不然。在未来到了任何需要谈判的时候,位置能高一点,话语权也能强一点,手上的筹码也要多一点。
国与国之间,如果思想和文化不是同出一脉,那么除了利益什么都不会有。当然,思想和文化出于一脉,结果也是看谁最后吞并了谁。
这样也算拿到了迪乌曼使节团的软肋,他们这次的目标确实是要跟大宣搞好关系。所以约翰没有办法,只得应战。
让约翰意外的是,爱德华似乎一脸轻松,并告诉约翰不要担心。
一切都定了下来,双方修养三日后即将在北府点将台进行决斗,一切就绪,只等最后一战了!
大宣历,兴德四年六月十六,这是十二岁就早早登基的年轻皇帝——伯启弘,执政以来的第五年。更是大宣帝国的“天下第一”名响海外的特殊日子。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晴朗,柔和的阳光照耀着整个泰京城,北府也不例外。此刻的北府,不像平时那般稀松散漫,今天的禁军们整齐列队,金灿灿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把整个北府都染成了金色。
而在位于北府中心的点将台,更是今日北府的焦点之处。皇帝已坐在了点将台的中央,四周挤满了朝中大臣,使节团们也被安排在了点将台的下方安坐,在点将台前方的练兵场中央,已空出了一大块地方。
在皇帝的特许下,白郁跟柳欺霜已经得到了一个前排的好位置,他们的旁边就是使节团,身后是朝中的大臣们。
皇帝不是一个铺张的人,他虽然把气氛搞得很大,却没有花太多心思去布置场地,所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擂台”。
不过这预留出来的地方,也有一个蹴鞠场那么大就是了,就算吴耐他们骑着马开打,这地方也绰绰有余。
不过上次决斗也不比这次,上次决斗是在宫里的林园中打,围观的除开皇帝也没有几个人。这次就不同了,皇帝是铁了心要找回场子,不但把宫中大臣们都叫了来,还集合了禁军列开大阵,把气氛搞得异常严肃。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今日的二位主角终于登场。
吴耐将头发束成一团,用丝布包裹着。身着一身紧梆梆的白色武服,衣物没有任何多余的棱角。手中拿着一把崭新的单手长剑,虽然看不到剑身,可从纹有三爪蛟龙的剑鞘来看,这把剑肯定是一把难得的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