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英、朱琳琳洞中休息一晚,晨间来到岘山北峰之巅,远望汉水。
但见北岸吴军依次渡江,阵势严整,襄阳城中并不敢出城阻击,数万大军整整渡了一天,方才在南岸列阵完毕,徐徐向江陵撤退。
待吴军撤离襄樊,陆英独自潜入襄阳城中,此时城内守军如蒙大赦,防备甚疏。陆英本想寻到段垂缺,再探察其心意如何,无奈问了数名兵卒,都说段将军已秘密离开,并不在城中。
想是蒲刚诏令他去淮水战场领兵,此地并非主攻方向,汉军也无大军在此,故而只留蒲睿坐镇。
第二日,陆英二人离开岘山,随在桓石乾大军之后返回江陵。行了三四日,过了乐乡,进入长宁县,此时天又下起大雨,陆朱二人寻了街上一处檐下避雨。
县城中百姓纷纷奔回家中,不一刻街上已无甚行人。却见从巷角转出一人,站在当街,身上并无雨披箬笠遮盖,大雨倾盆而下,那人却恍若不觉。
陆英心中奇怪,正寻思之间,见从北面匆匆跑来一名公门役夫,打着伞低头往前赶。先前那人看到衙役,从怀中取出一把菜刀,迎面上前,揪住衙役衣襟,挥起菜刀猛砍其头脸。
朱琳琳失声惊呼,见那人将衙役砍翻在地,恐怕人早就死了,仍挥刀砍了二三十下,不禁十分惊异两人到底有多深仇怨,竟当街杀人,狠戾如此。
陆英冒雨走上前去,拍了拍那人肩膀,言道:“小兄弟,人已死了,你该快逃才是。不管他有什么罪行,当街杀人惊世骇俗,恐怕其罪难免。快走吧!”
那人站起身来,看了陆英一眼,流露出些许感激之色,开口道:“多谢道长关心,在下宗长骏,今日亲手宰了这蛮子,报得杀父深仇,已存必死之心。男儿大丈夫,敢作敢当,逃之何为!”
朱琳琳也跑到街心,看了看死去那人,应当是南疆土蛮。荆襄之地诸蛮杂处,蛮人为役夫兵卒本不为奇。
她看着宗长骏说道:“话虽如此说,但你年纪尚小,现在死了岂不可惜!为父报仇其情可原,但杀人偿命,法不容情。你也别逞英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宗长骏虽只十五六岁,但长得身高力壮,体形比一般人高大许多。刚刚当街杀人,心情激荡,又遇到他两个神仙眷侣一般人物,非但没有呼喊抓捕自己,反极力劝说他保存性命。
此时满心感动,眼含热泪险些失声哭了出来,但好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一个字也说不出,只呆立在原地望着二人。
地上死去的衙役血水混着雨水淌了满街,三个人正推让间,从县衙冲出五六名捕盗役夫,手持铁链、棍棒,上前不由分说将宗长骏打倒在地,反绑扭送至衙门前。陆英与琳琳心忧他身世可怜,也跟着去了县衙。
不一时,县令匆匆上堂,问明经过,吩咐将宗长骏关入死囚牢。那县令请陆英、朱琳琳至后堂暂坐,屏退从人,言道:
“二位,本官夏侯白秋,甚是赞赏这少年孝勇之心,然则国法不可轻废。左思右想,只能趁夜悄悄放其出城,不知二位可愿相助?”
朱琳琳闻言大喜,问道:“大人要我们如何相助?力之所及,必不敢辞!”
夏侯白秋当下说出一条计策,只待夜深行事。当晚,县令让人放出风声,后堂有邪祟搅闹,请了茅山道士施法降妖。
陆英摆下醮台,请县令供奉猪羊牛三牲,手持桃木剑,做起法来。他胸中有的是道法经典,口中念念有词,踏罡行斗,颇有模样。陆英行了一阵法,称请下了上清灵宝天尊,对众言道:
“本尊降临下土,见野鬼游魂当道,孝子蒙冤,若不匡正道义,本处将有血光之灾。”
县令跪在地上战战兢兢问道:“敢问天尊,该如何匡正道义,免去我等罪愆?”
陆英道:“父为子之天,子报父仇,故所当分。你快快将那孝子释放,以顺天道,免受天谴。”
县令急忙领命,不敢半句违拗。陆英收了道法,趺坐于地佯作浑然不知之状。
县令忙命人将宗长骏提来,告知他天尊之言,令他趁夜随陆道长出城,并恫吓众侍从衙役守口如瓶,不然定要招来天尊震怒。
愚民百姓最是相信神怪之事,经此一出,那宗长骏当街杀人的事即成美谈,绝无人敢于反驳怪罪。
陆英、朱琳琳携宗长骏夜间出得长宁县,行至五里桥,宗长骏含泪谢过二人大恩,声言将投军入伍,拼得沙场功业,再报答恩人。陆英给了他一些钱财,引荐他东去投奔宋演校尉,三人就此别过。
宗长骏后来终成一员虎将,此是后话,单说陆英与朱琳琳趁着星光赶路,又经两日方到江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