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王朝,皇宫。
经过两日奔波的袁公公已经回到了皇宫,正跪在殿上和一个坐在金黄龙椅上的人启禀着什么。
晋元帝,十四岁登基,至今有三十六个年头,登基以来虽说不上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但也是中规中矩的一代帝王了,至少,没有民不聊生,吏治严明,加之有着诸子百家的存在,让他很是清闲。教化万民有儒家,法治严明有法家,行军打仗有兵家,能工巧匠有墨家,虽然权利分化,但至少皇室威严是给足了。
这也是三大王朝古来就有的风气,改变不了,若想改变,估计会把皇室改了,儒道圣院和谡下学宫早就凌驾于皇权之上,潜移默化几千年,谁让皇室没有大能者呢。
此时的大晋府帝都城墙上,綏意公主和几个人在放着纸鸢,丫鬟们伺候在一旁,这时几辆马车缓缓从城墙下走过,领头的正是曲侍郎。
见到城墙下的马车,綏意公主问道:“那是谁家的马车?”
边上一个小女孩停下了手里拉扯的线条,走过来看了下去:“兵家的,领头之人是曲家的曲志夔”
綏意公主疑惑道:“兵家人在皇宫怎么坐马车进来?”说完招手唤来了附近伺候的小太监。
小太监听闻公主问话便答道:“回殿下,听闻前段时间兵家演武,是我大晋胜了,想必是前来领赏的。”
綏意公主:“兵家这次出战的是谁?居然能胜?往年不是都输了吗?”
小太监没答话,先前开口的小女孩倒笑了:“易守城”
綏意公主露出回忆的神情道:“易守城?怎么听着有点耳熟呢。”
小女孩没管綏意公主的表情,大声喊道:“哈哈,綏意姐姐,我要去看看兵家的武夫是哪个,看看到底是不是传言中的凶神恶煞。”
没有管跑了的女孩,綏意继续回忆着,这时,上次南明湖边的丫鬟站了出来道:“殿下,南明湖边易守城。”
綏意公主这才恍然:“噢!是那小孩,他怎么成兵家的人了,他那首诗我还放在宫里呢,走,看看去。”
说完,便跑向了刚刚那小女孩的方向,并喊道:“墨小贝,等我。”
大晋帝都占地几万亩,当时在道人那条街道所看的建筑群,就是此时的皇宫,近看,更让人觉得规模宏大、气派豪华、富丽堂皇,一层层青砖琉璃瓦整齐排列,地上的青石板路不知经历了多少时间的风吹雨打,早被磨平了石面。
一路上,到处都是碧玉轩昂的亭台楼阁,每一座都有侍卫看守,马车没有停顿,直接来到了兵部,然后便是与兵部尚书一起快步走向了晋元殿,晋元殿是上早朝的地方,和金銮殿类似,此时殿内大臣云集,在与晋元帝禀告着什么。
兵部尚书姓徐,不是兵家人,是朝廷委派,虽总管兵部一切事宜,但真正管事的还是几个兵部侍郎,尚书只负责单方面向晋元帝汇报兵部的情况,决定不了兵部的事,当然,兵家如果有什么事,肯定也要先通过晋元帝。
徐尚书带着曲侍郎和易守城,来到了殿外等候,门外听封的太监已经进去启禀了。
不一会儿,里面一声声太监的声音传来:“宣兵部尚书徐自成,兵部侍郎曲志夔,冠军侯易守城觐见。”
话音一落,徐尚书走前头,曲侍郎跟住,易守城最后,其实这个进殿也是有规矩的,公公先喊谁名字,就谁先进殿,这都是有规矩的,曲侍郎低声对易守城说着。
来到殿上,易守城第一次被人围观,心里难免膈应,领头的徐尚书已经在前面行礼,因是皇室委派,所以跪在那行礼,而曲侍郎则抱拳弯腰,易守城见曲侍郎动作,也跟着行礼。
“臣兵部尚书徐自成,臣兵部侍郎曲志夔,草民易守城,拜见皇上。”
此时易守城还不能称侯,得晋元帝先喊,之后才能自称。
接下来,晋元帝一挥手,边上太监把早就备好的圣旨,念了一遍:“兵部尚书徐自成,治下有功,赏绸缎百匹,黄金千两,兵部侍郎曲志夔带兵有方,为吾大晋赢得一洲矿权,赏绸缎百匹,黄金千两,封万户侯。”俩人谢主隆恩,便退在一旁。
直到易守城,晋元帝久未说话,一直看着易守城,从兵家记录再看,易守城此时也就十六岁,身高一米九五,颇有昔日霸王之姿,如若能收为己用,来日方长,绝对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