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赵丰年“顺利”救回范美娇后,赵家会掀起怎样的风浪,莫颜让两只鸟儿盯着赵家后,就把这事暂时放下,忙起了其它的事。
七月初六这天一大早,一串长长地爆竹声在柳杨村的上空响起,新建好的学堂迎来了入学报名的日子。这不仅是柳杨村的大喜事,也是周边几个村子的大喜事。凡事愿意让孩子入学念书的村民们,撇下地里的活计,一大早就带着孩子到学堂报名了。
此时,学堂的报名处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新聘的两位夫子忙不过来,就把能书会写的莫颜请去帮忙了。
“郡君,这些本该是我与曾老做的,却要劳烦郡君,单某在此多谢了。”趁着抽空喝杯水的工夫,单姓的夫子连忙向莫颜道谢。
莫颜忙着给报名交学费的孩子登记,一听单夫子的话,抽空扭了扭酸疼的手腕,笑着说道:“能为学堂尽一份力,我也很高兴,单夫子不必客气!村里的乡亲都叫我‘颜丫头’,夫子以后也这么喊我吧,叫郡君怪别扭的。”
“哈哈,好,以后就唤你一声‘颜丫头’了。”单夫子本就不是迂腐之人,见莫颜并非客套,爽快的答应下来。
两人说笑了几句,见那边另一位夫子忙不过来,单夫子同莫颜说了说了一声,就过去继续忙活了。
看着两位夫子大热天里忙活了这么久,依然耐心的同报名的孩子说话,不见半丝不耐烦,莫颜点点头,心道这两个夫子没有请错。
两位夫子前些天,才入住到学堂后面专门为夫子修建的小院里,一位姓曾,一位姓单。
曾夫子年逾花甲,教了几十年的书,给孩子启蒙很有一套;单夫子,刚过而立之年,去年秋闱不中,就留在京城一边念书,一边给附近的孩子启蒙,为人开明,又风趣幽默,教书的方式别具一格,颇受孩子们的欢迎。
两位夫子皆是莫清泽费了一番心思请来的,他们亲自来柳杨村转了一圈,对这里很满意后,才决定留下。得知学堂还免费提供住处,索性把家眷也带了过来。
曾夫子儿女双全,儿子女儿已经各自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这回他就只带了老伴儿和一个小孙子。因没有正式开课,每日就带着老伴儿和孙子的四处转悠,几日下来,对山清水秀,民风朴质的柳杨村倒是愈发喜欢了。
单夫子并非京城人士,他的妻子生女儿时不幸难产,早早就去了,这么多年来,因各种原因没有续弦,就带着唯一的女儿过活。此前一直租住在城内,城内什么都要钱,他每年赚取的束脩,倒是大半用在了租房上,平时又要买书看,日子过的捉襟见肘。眼见女儿已经十二,用不了几年就要出阁,单夫子却连一份像样的嫁妆也置办不起。
虽然学堂给出的束脩不比城里高,但是日常吃用的米粮不需要花钱,住的房子也不用交租,如此能省下一大笔,单夫子很满意,就果断的带着女儿单珍过来了。
桌前还有不少村民在排队,莫颜看了两眼,就收回了目光,一边接过村民们递来的束脩,一边将孩子们的名字记录在册子上。
为了给夫子留一个好印象,村民们换上了过年才会穿的好衣裳,更是给孩子们换了一身崭新的衣裳。好些人手里不是拎着装鸡蛋的篮子,就是拎着一只活鸡,还有些提着分量不轻的肉条,这些皆是他们送给两位夫子的。
这种事情,两位夫子见多了,也是这一行不成文的规矩。两人谢过一番后,就收下了。至于对没有带礼物或是忘了这一茬的村民,也没有甩脸子。这本来就看各人的心意,强求反倒不美了。
见夫子收下礼物,那些村民不仅没有的肉疼,反而长松了一口气,顺利给孩子报名后,把孩子送到宽敞明亮的学堂里,就欢欢喜喜的回去了。
被拉过来帮忙的莫颜见状,很能理解村民们的心思。前世有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老师额外的关注,通常会在逢年过节时,给老师们送礼物。原本这也没什么,只是越到后来就越是变了味道,有不少师德沦丧的老师,借此敛财,闹出了不少事端。
不过,通过几日相处,莫颜对两位夫子的品性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做不出从学生身上搜刮钱财的事情来。
当初找夫子,几位村长也一致认为夫子的品行更重要,师者不正,又谈何育人!莫颜发现,前来报名的孩子前前后后有将近一百个,多是六到十岁的孩子,十岁以上的孩子鲜少看到。想了想,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十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是半个劳力了,能够留在家里干活给家里带来收入,通常家里就不大可能让他们入学念书。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一个家庭无法同时承担两个孩子的束脩。虽然束脩不高,每年只需交五百文钱,但是笔墨纸砚以及书本价格极高,一年少说也要三五两。
如果两个孩子一起上学,一年就要花去差不多十两银子,要知道几个村子穷苦人家居多,辛辛苦苦一整年,也不一定能存到五两银子,十两之数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无异于天文数字。
家境普通的人家,谁也没有这个魄力一下子送两个孩子来读书。能够送一个来,怕也是斟酌了良久,才下了决心。
父母们知道读书不一定能让孩子中秀才高中举人,将来能当大官改换门庭光宗耀祖。大多数只希望孩子不要当睁眼瞎,能够识文断字,以后去到城里当个账房先生,不用像爹娘那样,辛辛苦苦在地里刨食就满足了。
再则,许多人认为家里出了个读书人,就会多几分文气,就算儿子不成,让孙子耳濡目染也是好的,指不定时间久了,家里兴许能出个文曲星呢?
两位夫子皆很负责,莫颜在这边给孩子们做入学登记,他们在那边跟孩子们聊天,看似只是闲聊,寥寥几句却能大致把孩子们的性格、思考问题的方式摸清楚,如此对孩子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后能用合适的方式教导他们。
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三人才把孩子们报名入学的事情理清楚。统计过后,几个村子加起来,一共有一百二十三个孩子报名,俱把束脩交齐了,一共有六十一两五钱银子。
这些银子除了用做二位夫子的束脩,剩下的银子差不多能用来对学堂进行日常的维修维护。
当初定下报名日子的时候,几位村长一致请求束脩由莫颜来掌管。一则莫家不缺这点银子,不会贪了去,二则修建学堂莫家出了大头,给莫颜管谁都没话说。
莫颜本来不想接这事,可是学堂的日常维护确实需要有人来负责,她只得答应下来,把这事交个了唐心。
今日只是入学报名,后日才正式开课,村民们就带着各自的孩子陆陆续续回家了。莫颜留下来帮两位夫子收拾东西,李秀就过来了,冲着两位夫子行礼后,对莫颜说道:“今儿个馨儿下厨,就叫我过来叫你回去再品评一番呢。”
莫颜一听,忍不住笑了:“做了哪几道菜?可别又拿凉拌番茄来充数。”
这丫头,前儿个不知受了什么刺激,从外面玩儿了回来,就嚷嚷着要学厨艺。她没有觉得女孩子一定非要学厨艺不可,但是小妮子想学,她也没有阻止的必要,就认真的教了两天。
哪成想,小妮子自觉学会了,前天晚上非要自己动手做一顿饭,结果,端上桌的饭是夹生的,炒出来的肉还带着血丝,把一家人整的没了胃口。
最后小妮子只好用夹生的米饭熬了一锅粥,又凉拌了一道番茄,让大家凑合着应付了一顿。
李秀显然也想到了这茬,也眉眼弯弯的笑了起来:“这回还不错,饭菜都熟了,不然怕是也不敢叫你回去品尝了。”
村里像馨儿这样半大的姑娘,早就家里家外一把抓了,她平日里除了做绣活儿,家务事鲜少插手,厨艺这事,也是慢慢磨练出来的,谁也不忍心打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