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五年六月,也就是在朱燮元的捷报和奏章抵京之后的两天,魏忠贤绕过内阁首辅叶向高和赵南星等东林党大臣,以司礼监和内阁的共同名义,奏请皇帝的同意,直接给朱燮元下旨,令其尽快在贵州布政使司的土司旧地实行改土归流,稳定地方。
魏忠贤的这一番操作,不仅惊呆了同是阉党的官员,更让东林党的一众官员目瞪口呆。
按照多年来形成的惯例,皇帝的旨意只有在经过内阁的票拟和司礼监的批红后,才具有合法性,才会被官僚集团接受。若是皇帝的旨意绕过内阁,直接交付给某一部门执行,被称为中旨。
大臣们对中旨是很抗拒的,一旦皇帝有中旨,大臣们都会消极对抗,若是有人去迎合皇帝的中旨,就会被官僚们孤立。
大明两百年下来,皇帝和大臣们都对这一规则心照不宣,维系着双方的平衡。
但现在,魏忠贤打破了这一惯例,手抓票拟和批红的权力,在皇帝的授意下,让中旨有了合法性。更关键的是,魏忠贤不是孤身一人,他还有整个阉党做支撑,瓦解了东林党的孤立之策。
并且,贵州的改土归流,势必会空缺出大量的官位,导致东林党和其他各党连消极对抗都不敢干,那是在坐视阉党的壮大。
这些还都只是表面上的,像赵南星这样的官员,已经看到了魏忠贤背后的天启皇帝。说到底魏忠贤不过是个太监,他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
贵州布政使司的改土归流,加剧了阉党和东林党的斗争,也让双方的斗争愈加血腥。
且不提朝政因西南之事的变动,远在贵阳府的朱燮元接到朝廷旨意后,立即昭告全省,在原土司之地实施改土归流,被解放的奴隶“编户齐民、按户均田”。
原本各地就在进行着改土归流的事,现在的到朝廷的确认后,改土归流的速度更快了,同时因为战争和改土归流空缺出来的官位也被整理出来,一并交到朱燮元手里。
朱燮元没有人事任命权,空缺出来的官位被他提交给朝廷,在官位明细下还有一份他要举荐的人。
以朱燮元的身份和功劳,阉党和东林党都不会忽视朱燮元举荐的人。
朱燮元举荐的名单里,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跟随他平叛的文官,另外一部分则是安置反抗军的武官。
在改土归流中,反抗军中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的是回家分田,少部分人选择继续从事行伍。对于这部分反抗军,朱燮元把他们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安置到赤水卫,靠近重庆府,也就是谭良栋刚进贵州时驻扎的地方。
另外一部分则安排到平越卫,靠近湖广,最后的则放到水西城,建立水西卫,用来监视安氏余孽。
从朱燮元对反抗军的安排,可以看出他对反抗军很不放心,都放到明军实力较强的地方。
在整个贵州布政使司在进行着改土归流的同时,水西城的刘羽也决定了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