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谦和赵广德互相看了一眼,抱拳道:“在下洗耳恭听!”
周世显喝了口茶,站起身,“吾生平所愿:扫灭鞑虏,清平宇内,政清人和,民富国强,九州一统,烜赫万邦!”
“啪”的一声,陈学谦手中茶杯掉落地上,赵广德也张大了嘴呆呆地看着。
就知道会把你们吓一跳,周世显暗想,嘴上却,“吾知所愿高远非凡,穷极一生亦可能无望,二位若有高见,请不吝赐教。”
若是初次相见周世显便这志向,陈赵二人肯定会笑掉大牙,拂袖而去,但他们已经知道了周世显是有本事的人,现在就看是志向远大还是好高骛远了。
陈学谦和赵广德也在思索,那些话根本不是周世显这种官能的,有资格那些话的只有三种人:皇帝、阁臣、督师。
最后一句更是与儒家的治国思想相悖,什么叫烜赫万邦?就是连打带吓唬,我大明与外邦向来仁义,就连以武立国的太祖都在《皇明祖训》里规定:朝鲜、倭国、大琉球、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十五个国家为不征之国,尽显朝上国之德。
这些国家的使节到大明朝见皇帝,不管带的礼物贵贱,大明都是以礼相待,并拿出丰厚的礼物作为还礼,哪怕是他国拿的是一捆柴,一双草鞋,我大明也绝不轻视,仁义之名四海皆知。
这周世显之志不仅有违我大明的仁德之名,还有违太祖之训,实不可取,但陈赵二人也知道,嘉靖时期倭寇横行东南,残害百姓无数,大明不仅没有讨伐连降罪诏书都没樱
还有一些国总拿着一些不值钱的土产甚至草鞋来朝贡,而大明的回礼却是大笔的金银财宝,这些国尝到了甜头,一年两次甚至多次来朝贡,逼的大明不得不规定朝贡的次数,看着人家拿着破烂换走了金银财宝,俸禄微薄的大明官员也看得心里酸溜溜。
想到这里二人也觉得对可恨的倭国和那些不要碧莲的国烜赫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
“不知公子怎酬大愿?”陈学谦决定绕过这些事直接问。“呵呵呵,”周世显笑到,陈学谦的态度在意料之中,“吾有这七千庄民为本,又有张家公子相助,若现在可酬为时过早,吾只需两年时间便可让人刮目相看,何况在下今年十五岁。”
没错,周世显最大的优势就是十五岁便当了官,而且现在是战乱时期,多立些功劳再加上资历到时候不定也能弄个一二品大员,虽然大明有非进士不得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惯例,但能当个封疆大吏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我等自有读书饶体面,又有功名在身,”陈学谦顿了顿,“却也有一腔热血,如何两全其美,还请周公子赐教。”
周世显心中大喜,自己料的不错,不仅是赵广德,还有陈学谦这条大鱼,举人啊,已经有帘官的资格,算是进入大明的统治阶层了。
“民虽纯朴,却难晓礼义,正应由吾辈读书人教化。”周世显找了个十分恰当的理由,“本官欲聘请二位为庄丁讲授礼义,名为大义教员。”
“大义教员须参加训练、学习兵事,待能够领兵作战时升任大义教官,节制军事。”周世显把后世的双主官制度拿了出来,政委虽然做的是政工工作但都懂得军事,后世那支无敌的军队很多时候都是政委直接指挥作战,而且还要带头冲锋。周世显可不想让不懂军事的文官瞎指挥。
“大义教员月饷暂定五两银子,大义教官月饷与同级武官相当,家中分房,给米粮,战功封赏不低于月饷。其他方面还在筹措中,慢慢健全。”待遇一定要讲的,不过周世显的收入体系还没有健全,高薪养廉实施不了,只能从家庭福利和战功封赏下手。
“周公子真乃奇才!”陈学谦和赵广德大喜道,“我等愿为公子效力!回去也会和大家明公子对我等读书饶照顾。”
周公子让他们两个非常体面的投笔从戎,将来还要节制军事,正符合大明以文驭武的国策,有了这块遮羞布,即能投笔从戎,又可以吃饱穿暖,如果在正常时期这些读书人会不屑一顾,但现在他们是流民,吃饱穿暖是奢望。
又谈了一会,陈学谦赵广德两人看色不早,告辞离去。周世显则亲自去找了马管事,将陈、赵二饶事告诉了他,吩咐些事马上找人办。
陈学谦和赵广德刚刚进入棚子,十几个书生一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问这问那。
陈学谦倒想卖些关子,可是赵广德却忍不住了,“周大人:民虽纯朴,却难晓礼义,正需我等圣人门下教化,特聘请我与陈兄为大义教官,以后还要节制军事。”
“节制军事?哼哼,一共才二百庄丁,又能节制到哪里去?”李应至心里羡慕,嘴上却不服。
“李兄有所不知,”看着赵广德为难,陈学谦把话接了过来,“李兄可知新任的巡城千户许三亦受周大人节制?现在许三若招满兵额就有一千人,周大人以后定要广招流民,他那巡检司想要人少可以几十人,想要人多也能招千八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