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冰岛人所牢记的最重要的一堂美国金融课:用借来的资金购买尽可能多的资产,这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资产价格只升不降。到2007年,冰岛人拥有的国外资产约为2002年的50倍。他们购买私人飞机,在伦敦和哥本哈根购买第三套住房。他们花费大笔的财富,以获取冰岛人此前未曾奢望过的服务。“一个家伙举办生日晚会,居然花了100万美元请艾尔顿?约翰来为他唱两首歌曲。”左翼绿色运动首领斯泰因格里米尔·西格富松说这句话时,语气里依然带有怀疑的成分。“显然,这种做法并不妥当。”他们购买了一些企业的股份,却对企业的业务一无所知,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告诉经营企业的人要如此这般地去做—与真正的美国投资银行一模一样!例如,一家名为FL集团的投资公司—Glitnir银行的大股东—购买了美国航空公司母公司%的股份。FL集团内部无人拥有经营一家航空公司的实际经验,甚至无人拥有在一家航空公司参与实际工作的经历。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止FL集团对美国航空公司的经营发号施令。“如果从长期的角度来审视这家公司,”在购买上述股份后不久,新闻稿中引述了FL集团首席执行官汉内斯?斯马拉森—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毕业生—这样的一番话,“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包括将资产货币化……以便减轻债务或将资本返还股东。”
其实,对于所要购买的东西,冰岛人并不挑剔。2006年末的时候,我曾与一位对冲基金经理交谈,发现这其实很好理解:一家本已羸弱的斯堪的纳维亚银行在持续地弱化下去。短期之内它维持了稳固的态势,然后,不知从哪里冒出了Kaupthing银行,购买了这个即将倒闭的企业10%的股份,致使股票价格上升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我在与伦敦的另一位对冲基金经理交谈时,他对冰岛银行不停地为糟糕的融资合并项目投资的做法感到颇为迷惑,以至于不惜雇用私家侦探来调查冰岛金融系统的运作机制。侦探们展示了一张画满了纵横交错机构的拜占庭式图表,其内容可概括如下:一些为数不多的冰岛人在金融方面根本没有任何经验,却从国外获取了数十亿美元的短期贷款。随后,他们将这笔资金借贷给他们的朋友,以购买资产—银行、足球队等。全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都在增值—部分原因是,像冰岛的这些疯子之类的人愿意用高昂的价格购买资产—因此他们似乎在赚钱。然而,另一位对冲基金经理这样向我解释冰岛银行业的运营机制:你有一条狗,我有一只猫。我们协定,两只动物各值10亿美元。你以10亿的价格把狗卖给我,我以10亿的价格把猫卖给你。现在,我们不再是宠物主人,而是拥有10亿美元新购资产的冰岛银行了。“他们以通货膨胀的币值在他们自己人之间进行资产交易,从而创造虚假资本,”他说,“这便是银行和投资公司的数目持续增长的原因所在。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他们却依旧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