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明末清初甚至到康熙这段时间的青花,市场上出了很多高仿,人都不敢碰了,宁杀错勿放过,但是这市场总要有个去处啊,于是就转而转向了所谓的‘小康’瓷器——就是晚清光绪时期仿康熙那种风格的。”
“同样的器型画风,光绪贵过康熙。酱油贵过鸡。”
“什么事情都是当时看不出来,得后来慢慢总结,或者才会发现一些所谓的规律。”
“如果有经验完全可以不理这个怪现象,但我当时没经验,看不懂,只想着有机会赶快介入,还有一个原因——被压货压怕了。只想着能周转赶快周转。”
“活水总好过死水。”
“我抱着这些光绪的瓶瓶罐罐盘盘碗碗兜一转,压根没人理。”
“人瘦了一圈,货是货,我是我。最后没办法,只能联系人,交拍卖行处理。”
“别以为送拍卖行是好途径,在行家圈子里,不是非常高级别的大货,通常都不愿意送去,一个是佣金费用高,一个是现金周转慢,而且那里面鱼龙混杂什么都有,且一旦流拍了就很被动,所以行家古董商都愿意做熟客生意,一般级别的货品,送到拍卖行,往往是急着变现,没办法的办法了。”
“我又这般挣扎了几趟,能抖落的家底都快被我抖落光了。”
“我一买进,这玩意就买不出去,我一卖出,市价就涨。”
“我面对着古董市场上纷纷杂杂的货品,每样都懂一点,每样都不懂,我什么也不敢买,什么也不敢卖了,常常是,翻着父亲以前教给我的那些知识,半天也不知道看了什么。”
“行家的圈子我都吃尽闷拳无法招架,更何况想和他们争取老师以前的那些大客户呢?曾经的两眼望天,当时的两眼空洞。”
“我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没有对任何一个部类的任何一个门类精研过,我没有亲手买卖过任何一件东西,我对这个市场毫无实践经验。我自以为从小看到大,其实父亲如果不管我,我啥也不懂,啥也不是。”
“基本走到一个阶段再回头看看,过往的忙碌多数都是在瞎折腾。真正有价值的,极少。”
“如果我当时就守着老师的这些压仓底货不动不瞎折腾,就干守着熬日子,到头来,也真真比我瞎折腾强多了。”
“古玩这玩意是个不可再生资源,市场有规律,也是个循环,只要东西好,别心急,看得准,守得住,拿着一件是一件,慢慢都是资本,长线的资本。”
“可这是收藏者们的路子。做行家古董商的则不同,这生意之所以难做就在于此——本来是个长线的,却被当成了短线的做。”
“一中断买进,就无法维持这些渠道,而买进如不加控制,则又要承担着太多的资金被消耗积压的巨大风险,当真正遇到好东西时,往往又无能力留住货了。”
“仅仅是在这个交易中间过一手,有时能赚,有时会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