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还遇到不少的同行,越是接近县衙就越多。到县衙的时候,已是人山人海,怕是有上千个工匠堵在县衙的大门外。
王友三左瞅瞅,右瞧瞧,拖着姓石的工匠到一旁,爬上一棵大柳树,眼前豁然开朗。
不一会儿,县衙里面走出来几个官吏。霎时间,当场鸦雀无声。
那官吏扯开嗓子,声音极洪亮道:“诸位父老,君上立工会管理司的事,想必在场诸位皆已知晓。”
不少的工匠懵懵懂懂,哪里知道?只是见别人来,就跟着来了。知道事的并不多。
官吏见状笑道:“前面路口的告示上就有,本官这里再说一遍。夏王立了工会管理司,归属于墨部之下,掌管天下工匠。规定工匠的手艺达到大匠层次,便可入管理司登记入册,享有一应大匠福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道:“本县的工会管理司已落成,在场各位工匠,对自己手艺有信心的,可至管理司考核,一旦通过,往后每月将有二百夏币薪俸可拿,并录入人道榜。”
这位官员又道:“人道榜是什么,我这里说不清。若有人能上榜,便是入了君上的法眼。想想好处,大抵都是知道的。大匠享薪俸,月二百。官府有所需的时候,要无条件听从调遣。而一旦官府有事,在基础薪俸月二百的基础上,自有增加。另外,若某工匠有什么新的发明,录入专利亦在管理司。一旦确定专利,他人便不可盗用,一旦发现,严惩之。该项技术直接衍生的利润,将有一定分成是该工匠的。”
在场的工匠,皆是全神贯注,不敢落下一个字。一时间,没有一人出声,连动也没人动。
“管理司并不限制工匠的种类,无论是泥瓦匠还是铁匠,无论是雕刻匠还是木工,皆一般对待。诸位,君上看重工匠,予以如此厚待,各位须得好生磨练手艺,若能成为官府在册的大匠,这地位便也不一样了。”
最后他道:“另外,济宁那边会通河即将开始疏通整修工程,在场有擅此道的工匠稍后留下登记,不日前往济宁做工。”
会通河,便是大运河在江北的一段。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枢纽,嬴翌自然不会放着不管。如今山东、京畿各地已平顺,大运河的疏通整修便进入了牧政院的倒计时,重要性排在水利、交通的首位。
像曲阜这样的事,各地相继发生。工匠管理司一一成立,最低到县一级。由此搜罗出许多大匠级的工匠,一部分被派遣到京师,一部分坐镇当地建设。
明亡于崇祯十六年,而嬴翌尚未登基,若沿用,如今便是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到春夏交际之时,工会管理司已经在嬴翌治下全面铺开。同时,通过考核注册为大匠的工匠人数,已超过五千。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是一个令嬴翌高兴的数字。
大匠越多,嬴翌的计划便越顺利。在教化体系尚未建功之前,工匠是嬴翌实践元炁方案的主力。
至于增加这么多的大匠,会不会对人道榜造成压力——完全不会。在几乎击灭东虏,大破鞑靼人之后,嬴翌的气数再次暴涨,从千万级暴增到五千万之数!
如此一来,人道榜的名额,陡增至两千五百万上。这是何其的骇人?!整个天下,几分之一的人口全部上榜,也足够了。
倒是真灵数,或许有枯竭的隐患。不过嬴翌早已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