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粟内史,这可是位列九卿之一,是掌管诸谷物以及金玉之贮,如同后世所言的国库司库。
国库很多人明白,那是储存粮食金玉绵帛之地,司库则掌兵器卤簿的机构。
不过此时尚未有国库和司库成熟的概念。
汉国初建,一切仿照秦。
从属官上可以充分了解治粟内史所掌之事。从名字上有个粟字,便知与谷物有关。
其属官有太仓令和太仓丞,掌国库中粮食之贮,同时还设置有平准令、平准丞,从平准二字上便能猜到一二。
平准令、平准丞,掌国都及诸郡物价。
从之治粟内史掌管着一国之钱粮,各郡县之物价,系着万千之民。
在汉中的刘邦当时心思多在如何还定三秦,离开这个地方,自然不会思虑着如何好好治理巴、蜀、汉中之地,如何让这里国富民强。
刘邦虽然心思不在这,但不代表他不关心,这个事情他完全交给萧何,让萧何负责治理巴蜀之民,筹集钱粮。
萧何按照秦之制度,直接进谏刘邦设置治粟内史,来协助他掌国库钱粮。想到国库钱粮,那么刘邦自然会联想到日后欲还定三秦时所需要的粮草与辎重。
粮草自然需要从国库中调拨,多多益善,自然一口答应,命萧何直接照做,于是名襄之人成为治粟内史。
如此九卿的人物,此人的姓氏居然已经史失其姓氏及谥,实在是个比较奇怪的现象。
粮草有人解决,但辎重尚未有得力之人,作战需要兵器,攻城需要器械,这些需要人去锻造,需要运输。
这些军资不仅需要专门的工匠去打造,还要有人能统一调配,及时给前方作战将士做补充。
为此刘邦依旧是担忧的,他太缺少人手,自从入汉中诸将逃亡后,严重的缺少人手。
当时还是萧何为刘邦排忧解难,建议再设置一个能统一调配粮草和辎重之职,刘邦自然同意。
于是这个为兵事服务的军职治粟都尉诞生,这是萧何根据秦百官公卿制度特地分置出来。
乃独立于治粟内史外的军职。
刘邦一听此名,便大呼,“甚善!”
治粟都尉之职刘邦同意设置,但人选刘邦却发愁。
萧何当时说道,“以军匠从大王初起于郏之阳成延可担当。”
可刘邦却摇头,认为阳成延可谓将作少府,掌管兵器与攻城器械的制造,但对粮草与辎重的统一管理与调配,非懂兵事之将者而不可为。
刘邦的意思是唯有懂兵事之将,方能尽数了解汉军各兵种特需何种兵器,那些兵器需要改良,攻城机械有哪些弱点需要改进。
这些皆需要及时的反馈到军匠那里,甚至有时还需要亲自押送粮草与辎重,不懂兵事很容易被敌军截烧。
萧何这才明白,刘邦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去担任治粟都尉,于是直到韩信入汉中,被夏侯婴救下,进而见到萧何,这个军职才有刘邦认为较为合适的人选。
于是治粟都尉韩信与治粟内史襄便有平级的交往,二人算是有些交情,关系不错。
治粟内史襄府外,五人居然再次徘徊在外,犹豫不前。
“襄已为九卿,其愿拜见韩大将军否?”
“贵为九卿之人,未必愿替吾等见韩大将军。”
“襄位列九卿,未必愿向军事迈进,攻城略地之事,或许并不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