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标题:六易其主乃小人否
此言未毕,司马欣的脸色就有些难看,几次欲打断叔孙通,但叔孙通压根不留一丝气口。
只听叔孙通接着道,“自城阳至彭城,如自鲁地出胡陵,沿泗水过沛、留至彭城六百余里,飞驰不停,不过两三个时辰耳,今项王如此迅速而回,臣断定楚军乃多铁骑,汉军如沿岸布阵,楚居高临下冲击,恐多挤入水内,危矣。”
叔孙通在彭城待的时间较长,对周围的地形也较为了解,对楚的军事状况也多有了解。
一向以博士着称的人,从未带兵打过仗,所言多为妄言,这是诸将对叔孙通的评价。
尤其是司马欣见叔孙通欲怀自己的计划,更加毫不客气,“叔博士六易其主,实乃六姓家奴耳,欣不屑与之争论。”
六易其主,此言一出,立刻引来小声的议论。有人不解何为六易其主,有投汉的知情者便悄悄的告知。
说这叔孙通本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徵,成秦始皇的待诏博士,始皇死后便侍奉秦二世。
在山东豪杰群起反秦,秦二世不喜听反叛猖狂的消息,便假意奉迎二世而获得赏赐后,立刻逃亡,回故乡薛地从项梁。
待项梁战死定陶后,见怀王逐渐收兵权,势力渐渐变大,又从怀王。
等项羽焚烧咸阳,大封天下诸侯王,尊怀王为义帝,徙长沙时,叔孙通未从怀王南下,而是留事项王。
汉王刘邦领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又毫无节操的降汉王。
至此六易其主,这种不断变换没有一点忠义之人,在士子眼中是最鄙视的。
可刘邦却不这么认为,攻入彭城后,西楚的许多儒士不仅不降还辱骂刘邦,皆被刘邦关进牢笼里以示警戒。
纵使骂的再凶,也并不杀戮。
只有这个叔孙通比较特殊,不是一味的顽固不化,而是注意观察刘邦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刘邦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
叔孙通发现刘邦非常独特的一点,就是无论他多讨厌一个人,甚至多恨一个人,甚至开口大骂,但是该重用还是会重用。
如此的汉王正是他叔孙通要追求的人,于是叔孙通毫不犹豫的降汉,待在汉王身边,作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博士,随时为刘邦解答一些礼仪和民俗上的事情。
刘邦与叔孙通一聊才知道这个儒生还是非常有才能的,是和郦食其不同的才华。
其实在叔孙通初次从汉时,卢绾就对刘邦说此人反复无常,不值得信任,但刘邦却是呵呵一笑。
刘邦只是回卢绾一句话,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的天命,有的人很幸运,一下就找到,从此不离不弃,一直追随,可有的人却没那么幸运,需要几经波折才能找到天命。
卢绾心领神会,便不再言语。
刘邦留叔孙通在身边,并赐食于他,在置酒高会上更是让叔孙通同席,这让那些诸将感到不解,对叔孙通靠着当面阿谀奉承获得显贵嗤之以鼻。
如今项羽杀回,楚汉交战,汉不利,从未带兵打过仗的叔孙通,此次又是一改常态,竟建议刘邦不要按照司马欣的建议来,较为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