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了解大月人撤军的缘由,汉军却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兵力不足,没有对大月人发起追击,眼睁睁看着大月人退走。
从方向上判断,这些大月人并没有朝着清马城方向撤退,这些人似乎回草原了。
确认安全,两位营官不约而同的下达了清理战场的决定。
汉国的的兵员以征召兵为主,国家并不负责征召兵的物资供应,除了战时,国家会补给部分军粮,提供一些武器,平日里的大部分花销都得自行处理。
对于这些远离家乡的征召兵来讲,没有工资,战利品成了他们保障生活的根本。
很多边境将领都是从士兵提拔上去的,对于士兵们的现状,他们不仅心里有数,还很同情。
只要士兵们不发生内讧,大部分将领为了维持部队的士气都会允许士兵们自行清理战场。
士兵们兴高采烈的朝着战场冲了过去。
战场很大,孙立德在清理战场都时候获得了不少的东西。
包括一把弓,一壶箭,十两银子。
虽说是清理战场,但是收获实在是有限,大多数的战利品都被大月人自行清理干净了,留给汉军的东西不多。
回到军中,孙立德看到了李文华,在众人打扫战场,拾取战利品都时候,李文华仍坐在原地。
孙立德苦笑了起来,这个士大夫的孩子,有太多的坚持。
孙立德为这个朋友平安无事感到高兴,两个人客套了几句,便离开了。
孙立德看到了杨子平,杨子平似乎也看到了他,杨子平打了个手势让孙立德过去。
看到领导招呼自己,孙立德没有犹豫,朝着杨子平走了过去。
这次战斗,孙立德的表现出乎杨子平的意料之外。
杨子平想仔细了解孙立德的个人情况。
杨子平最先提出的疑问是孙立德通匪的原因,作为一名战友,才能是第二位的,信任和可靠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只有打消了杨子平的误会,孙立德的才能才可以得到发挥。
孙立德决定实话实说,之所以自己会在北康城中保持沉默,是因为说实话对自己来说没有任何帮助。
这位杨营官和李县令不是同一类人,孙立德分析之后,认为自己可以信任对方。
孙立德已经将自己的能力展示出来了,现在正是机会,为自己平反的机会。
孙立德将自己“被通匪”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讲了出来,包括燕山战事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对战局的分析。
听完孙立德的话,再结合孙立德的表现,杨子平选择信任,并且为孙立德感到不平。
孙立德趁热打铁,将李长松的冤情一并上报了出来。
杨子平当即下令将李长松转到勇士营。
孙立德最后才把自己得罪刘副县令的经过讲了出来。
听完孙立德的讲话,杨子平恨得牙痒痒,一直在重复四个字,书生误国。
领导开明,孙立德一扫胸中的郁闷,眼下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孙立德决定将自己观察的问题和整改建议说出来。
对于土木营战力低问题,孙立德提出了几点建议,一、给辅兵增加军事训练,二,训练辅兵枪阵,三,表现优秀的辅兵可以转化为战兵。
杨子平听后,针对孙立德的建议提出了两点担忧,土木营的士兵大都是重罪之人,杨子平担心这种人拥有武器后会造成危害,另一方面,他担心一旦这些辅兵进入战兵营,会带坏战兵队伍。
杨子平的担忧很正确,孙立德想了想补充道:“武器可以临战的时候才下发,生死存亡之际所有人都是一个整体,相信这些人会做出正确选择,至于防止教坏老实人,可以从思想教育方面,和违纪处罚方面下手。”
杨子平点了点头,还想问孙立德什么。
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孙立德和杨子平同时看了过去,一队骑兵朝着众人跑了过来。
为首那个戴着亮银盔,身材魁梧还留着络腮胡的正是自己见过一面的李营官。
三支队伍合兵一处,孙立德等人开始原地安营扎寨。
部队在升龙岗呆了两天,陆续有兄弟部队来到这里集合,北境守卫军的六个营官到了四个,长城守军的五个营官到了三个。
当天,刘翼将军的卫队也出现在了升龙岗。
刘翼将各个营官请到一起开会,会后,整支部队宣布开拔,队伍朝着清马城开去。
刘翼一边行军,一边招募流民和乡勇,将这些部队充进辅兵的队伍,汉军战辅兵,加起来大概有三千多人。
辅兵负责后勤保障,战兵负责军事行动。
杨子平所部和那名被打残的北境军营官带领的部队被派到了后军,作为预备力量。
根据快马消息,清马城的大月守军人数有限,估计不会超过五百人。
清马城作为北地郡北征大月人的桥头堡,一直都被进行着高规格的建设,不仅城墙高大,给养丰富,城外还建设了一道护城河。
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