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连秋放下了手中的字条。
鲁连秋认识孙立德的字迹,这份纸条不会有假,必然是孙立德的。
孙立德要求城内的汉军做好战斗准备,在第二天下午两点钟从北门出城,夹击城北的匪军。
既然决定协同作战,那么一定要确认具体进攻时间。
为此,鲁连秋专程命令将士们拆毁了营内硕果仅存的几具攻城器械。
利用拆卸出的木料在营内制造了一个望楼专门用于观察营外的军情。
北地郡今年的冬天相较于往年,格外的寒冷。
营内的攻城器械大多用来烧火取暖。
这些用来制造望楼的攻城器,是汉军最后的攻城手段。
这也意味着,汉军即使能够击破城外的匪军,短时间内,也没有了收复龙岗城的能力。
鲁连秋收好信,命令卫兵通知营内的全体军官,在帐中开会。
卫兵带着命令离开,随后鲁连秋打量起面前的骑手。
骑手的年龄不大,似乎只有十六岁,在汉国,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处在父母的呵护之下。
在游牧民族那里就不一样了,这个年纪的大月人大多已经摆脱了童稚,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鲁连秋听完这名大月人骑手的经历,心中暗暗赞叹,这个大月人战士不仅勇猛,而且心理素质过人。
孙立德杀死了留守在德字营外侦查的马匪,取下了马匪的全部装扮。
大月人骑手不仅换上了马匪这一身的装扮,还闲庭信步般进入匪军的大营。
刚开始的时候,匪军并没有把这个汉军骑手放在心上,从心理上看,汉兵也不应该大摇大摆进入匪营,从装备上看,骑手就是一名马匪。
马匪的形象成了骑手的最大保护伞。
在匪军中,马匪是一群性格最恶劣,武艺高超,行为也最难猜测的人。
因为马匪能力突出,大小匪首一般都会把麾下的马匪当成宝贝,普通匪兵和马匪起了争执,即使有理也往往被判作无理。
因此,普通土匪往往不愿意跟马匪打交道。
在惠州城之战时,宋致远抽调全军的马匪,还把马匪独立成军,让新入伙的马匪头子葛英统帅。
宋致远的这一举动更是人为提高了马匪的身份和地位。
因此,大多数的普通匪兵为了避免麻烦,往往保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于那些特立独行的匪军往往选择不管不问。
当然,那只是大多数的匪兵,这世上总是有少部分人喜欢认死理。
汉军骑手很不幸运的遇到了这么一个土匪。
这个认死理的土匪同样年纪不大,因为年轻,所以固执,同样因为年轻,所以冲动。
土匪来到了骑手身边,问道:“你是哪个部分的,口令是什么?”
旁边的土匪笑呵呵的看着这名年轻的土匪,等待看这个年轻土匪出丑。
因此,当马上的骑手将手伸到怀里的时候,依旧没有人对骑手的身份产生过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