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鸿远在后来的北地郡决战中击败了大月人,并且成功和大月人的大汗达成和平协议,大月人全面撤出北地郡,柳鸿远也借机收复了北境的全部据点。
收复北境之后,部分地理位置不合适的据点被废弃,汉军只留下了少数几个据点派兵驻守。
和平给了北境军休养生息的机会,兵员也在慢慢恢复之中。
由于北地郡刚刚遭受兵灾,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全郡处处用钱,柳鸿远又带领北军主力南下,部队的维持同样需要金钱,国家没有把资金用在了更重要的地方,失去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的北境军将士只能采用最简易的方式,使用使用木栅栏修复这些据点。
北境军将士的做法原先只是权宜之策,万万没想到,这项权宜之策却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等到大月人带着克兰草原上的大片领地南附之后,北地郡短暂的成为了后方,没有了游牧民族的威胁,修复据点的工作更是被无限延后。
鲜卑人几次南下北地郡,走的都是长城方向,因此,北境军没有感受到鲜卑人的压力。
等到柳鸿远起事,鲁连秋为了勤王增加兵力,直接抽调了全部的北境军,把北境的守卫工作全部甩给了大月人。
大月人虽然接手了北境的这些据点,却没有意识到据点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对据点进行修复,甚至都没有派遣将士驻防警戒。
各种原因汇聚到了一起,这就是孙立德到达太白城之后,看到萧条景象的原因。
孙立德有些感慨,如果北境军的汉军没有撤离,有这些据点的牵制和示警,大月人的损失能减少一些。
正因为疏忽了警戒工作,才给鲜卑人获取战果提供了条件。
大月人和汉人之间的生活习惯差了太多,汉人的一些优秀习惯不是大月人想学就能学会的,这些习惯或者文化上的差异绝对不是几代人的时间就可以缩小的。
孙立德作为一名沙场宿将,在到达太白城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座城池的重要性。
如果汉军有北进的意向,这个太白城完全可以作为汉军的一个中转站,不仅可以用于流转各种物资,还可以进行和大月人之间的协调工作。
孙立德委任王琳带领鹤山匪兵进驻太白城,承担起据点的防务和维修工作,为了修建太白城,孙立德给王琳留下了一百名民夫。
对于汉军修建太白城的工作,萧道成不仅表示支持,还许诺会提供相关的物资。
在太白城外,孙立德见到了冷成栋,这是一个面色冷峻,看上去很干练的青年。
萧道成将冷成栋引荐给了孙立德,两个人握了握手算是认识了,完成引荐工作之后,萧道成告辞离开,这位大月人大汗似乎不准备亲自参与草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