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良材似乎也意识到了一味的躲闪对自己更不利,壮汉身体素质好,只要不是致命伤,小的枪伤对他无效,反而是继续拖延时间下去,一旦叛军的其他士兵冲了过来,毕良材不仅没了机会,反而会陷入危险,当下稳住身体,挺直长枪,朝着壮汉的胸口刺了过去。
壮汉似乎也厌倦了和毕良材躲猫猫一样的战斗,牵动手中的锁链,准备挥舞铁锤。
变故就是在这时候发生的。
壮汉的锤头被那名倒地上的汉军老兵拽住了。
汉军老兵出手的时机非常合适,壮汉的铁锤刚刚离开地面,又被冲新拽了下来。
通过铁锤,两个人进行角力,一边是拥有怪力的壮汉,一边是身受重伤的汉兵,在力量角逐中,叛军占了上风。
汉军士兵没有阻止捶头移动,反而被铁链在地上拖行着了,地面摩擦着伤口,老兵发出呻吟声,但老兵没有松手,紧紧握住了锤头。
毕良材没有辜负老兵的努力,他抓住了叛军挥动铁锤的速度变慢,胸口破绽百出的机会。
毕良材手中的长枪准确刺进了壮汉的右胸,枪尖刺中之后,他顺势握住手中的枪,在壮汉的身体里搅动了几下。
完成刺杀之后,毕良材没有检查壮汉的状态,立即松手撒枪,拽起地上的汉军士兵,背在身后,往汉军的阵中跑。
当毕良材顺利救回伤兵,回到汉军队列的时候,汉军将士们士气大振,响起了一阵欢呼。
毕良材的勇武与果决超出了毛宁的预料,毛宁向毕良材行了一个军礼。
毕良材赶紧回了一个礼,转身看向朝着汉军发起冲锋的叛军,说道:“客套的话就不说了,战斗刚刚开始,营长下命令吧。”
毛宁一边组织士兵帮助伤兵包扎伤口并送到后方医疗队养伤,一边组织士兵依据防御工事进行防御。
叛军人数多,士气旺,却没有地利优势,也没有武器优势。
凭借着一股勇悍之气,叛军成功突破了汉军的防御工事。
但是叛军的攻势在不断衰落,叛军的进攻还是被汉军挡住了。
在两位军官的带领下,汉军将士死战不退,参加战斗的将士大多是汉军老兵,军事素质较高,倒也和叛军厮杀的不分上下,两军在上桥口处陷入僵持。
经过一番厮杀,叛军开始退却。
毛宁判断,叛军的退却是为了重新组织士兵进攻,叛军拥有人数优势,完全可以利用轮战法消耗汉军的体力,汉军却只能背水列阵,进行绝地反击。
毛宁利用叛军退却的时机重整队型,叛军还没有完成撤退,叛军的左翼却响起了冲锋号,一队汉军将士从民居之间的小路杀了出来。
毛宇当即立断,同样下令吹响冲锋号,带领部队追杀叛军的后军。
汉军的进攻时机掌握的很好,叛军在汉军的突然进攻下又产生了混乱。
如果不是汉军兵少,叛军的数量太多,汉军真有可能获得胜利。
石桥之战的最终结果,叛军小败,汉军小胜。
那支偷袭叛军的汉军就是毛宇麾下防守河道的那个小队。
由于城中地形复杂,当汉军传令兵找到这名队长的时候,汉军都快接近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