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德给花云调派重兵,可不仅仅是为了让花云迅速平乱,孙立德同样希望花云能够利用手中的兵力,清剿三川郡的豪强势力。
这一次的叛乱虽然声势浩大,却主要存在于三川郡的东部。
西方安稳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豪强势力弱小,黑山军起事之时,对三川郡西部的豪强势力进行了大肆破坏。
张达的建议确实有利于控制游击队,但却无异于扶持一股新的豪强势力。
两害相衡取其轻,事急从权,花云决定以三川郡的战事为重,三川郡的豪强问题留待以后解决。
花云更希望派出三川郡豪强以外的人员发动平民。
花云手上没有擅长政务的将领,这份工作只能由张达来负责。
最终,花云四人,商量好了决战部署,张德福写信安抚民心。
熟悉三川郡事务的张达则担任全军先锋,先行出发,收复并控制河内军北上的村庄和城镇,保证后勤,稳定民心,确保水源。
尽管花云可以暂时放弃三川郡东线村庄和城镇的管理和控制,但是他不能忽略河安城的控制。
河安城的防务由张德福管理,决战之前,花云给张德福留下了五百屯田兵,这些人配合河安城的郡城兵参军,足以承担起河安城防御。
安排完军事部署,众将回到军中,传递军令。
花云也没有在城中休整,而是前往了城外大营。
河内军将会在第二天出发,目标直指蓬德城。
当河内军将士从河安城出发的时候,张达带领麾下将士先行了一步。
为了检验张达的行动效果,花云有意从沿途村庄经过,并且进村查看。
第一个村庄的村民生活日常,似乎没有被战乱影响,被张达选出的代表是这个村的村长。
这个村庄是亲近河内军的,村代表不仅保证会严格遵守河内军的要求,阻止外乡人随意出人。
甚至表示大部分的村民愿意参加一线部队,在战场上为河内军做贡献。
花云赞扬了平民的积极性和代表的管理工作,没有接受众人的好意。
河内军兵力充足,现在并不缺兵员。
这些平民留在村庄里帮助花云盯住叛军的游击队,反而能够为河内军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个村庄,留守人员就少了很多。
这个村庄本是宋氏控制的领地,仅仅因为距离河安城太近,才被叛军放弃。
村里不仅有宋家很多直系、旁系成员居住,村民中还有大量的宋家佃农。
佃农经济不独立,就连人身自由上也受到一些限制。
在宋家的刻意宣传下,这些佃农更是把河内军当成残忍好杀的妖魔鬼怪。
因此,除了极少数因为各种原因留守村里的村民,村中大量的普通村民和佃农,选择跟随宋家将士一起逃亡到蓬德城。
就连这个村子的村长也不例外,在战争开始前,村长带头举家迁移。
因此,张达在这个村中选择的村民代表,是一名机灵的青年平民。
听完这名代表的话,花云反而对这个村庄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