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理来看,确实不应该驱使疲兵再度攻坚,可是,孙立德的对手不是普通将领,柳鸿远也是一个军事天才。
柳鸿远不仅多次违背兵法常识,还常常能够取胜。
汉军的雷霆一击必然让德字营难以招架,副营只怕是保不住了。
姜文恺给孙立德提出了围魏救赵的建议,在他看来,汉军已经在救援的路上布置了重兵,盲目的救援,不仅会让援军伤亡惨重,还会让援军耽误行军时间。
他建议孙立德不必理会副营,直接带领部队奇袭安临城,攻击汉军的必救之出,诱使汉军撤围回援。
孙立德拒绝了这个提议,姜文恺的策略风险太高,且未必能实现目的,进攻安临城的目的是为于璐的部队解围,一旦汉军置之不理,选择优先进攻德字营,河内军的围魏救赵策略就失败了。
河内军已经销毁了城下的攻城武器,对安临城的威胁微乎其微。
再说了,汉军主力出城攻坚,但是依旧在城头安排了兵力驻守,安临城城墙高大,城防设施完善,河内军在汉军攻灭德字营之前夺取城门的可能性太小。
相比之下,德字营驻守的大营已经失去了外围的防御工事,唯一可以依靠的,不过是一道围墙,这道围墙又在之前的进攻中受到了损伤。
德字营的情况更危急。
除了这些现实因素,孙立德还有一个不得不救的理由。
河内军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有了强军风范,一支强军最重要的就是军魂,正因为知道战友不会放弃自己,即使战死也能得到抚恤,所以将士们才能奋勇拼杀。
孙立德不愿意放弃德字营将士,只要有一丝救援成功的可能性,孙立德就要把战友救回来。
土地丢失了可以重新夺回,将士打光了也可以重新招募,唯独一支军队的军魂,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找回来了。
孙立德当即下达出击决定,姜文恺倒也没有犹豫,接到任务,立即前往军中,安排作战任务。
出兵之前,孙立德从军中招募了一批敢死队,敢死队的将士们手拿着防具承担起第一线的冲锋任务,为后续部队开路。
孙立德原本只想从军中招募一百名敢死队,报名的人数却超出了一半。
面对这些敢死队将士,孙立德做出承诺,鉴于时间紧急,赏金将会在战后发放,牺牲者会在战后补贴家属。
孙立德已经用自己平日的言行为自己的承诺做了保证,将士们没有质疑,拿起手边所有可以用的防护用品,进行集结,随后走出大门。
其中一名敢死队士兵,在离开之前,大声喊道:“如果没有河内王,我还是一名河西郡的流民,因为河内王,我又多活了这么多年,我的家人已经死在了河西郡的战乱中,如果今天真的为大王牺牲了,我的赏金就交给别的兄弟们吧。”
在这名士兵的喊声中,敢死队士气高昂的冲出营地,排成散兵阵型,朝着副营冲了过去。
孙立德和姜文恺两个人则组织主力部队集结,河内军的主力一队一队出营。
这一次的救援行动中,河内军几乎是倾巢出动,只留下少部分将士留守大营,修建防御工事。
战斗还没有开始,孙立德已经对战斗的结果有了评估,副营守不住了,河内军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救回自己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