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章城失陷的时候,陈贤就已经做好了放弃控制区所有村庄和城镇,带领部队上山进行持久战的准备。
因此,大量的物资和人口提前被转移上山,减少了汉军的后续转移工作。
在蒋继嗣和李勇两支部队完成合围之前,王文昌带领部队迟滞河内军的行动,陈贤则带领部队退回更适合进行游击战的山里。
汉军打惯了游击战,对河内军的围剿倒也是见怪不怪,只是把蒋继嗣和李勇的合围当成了一场更大规模的围剿。
陈贤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的大把精力被用在了情报工作上。
由于情报工作太出色,有的时候,河内军还没有出兵,河内军的实力情报已经被送到了陈贤的面前。
也因此,汉军虽然败多胜少,但总能留下有生力量,不会被歼灭。
但是,双方的实力差距并不是靠情报和策略能抵消的。
由于鼓章城的物资供应被截断,陈贤筹措物资变得更加艰难。
腹背受敌让陈贤感觉到了更大压力。
陈贤并不是没有办法,每一次获得河内军的情报,陈贤都能想到各式各样的破敌方法。
他却没有能力实施自己的的想法,所有的想法都要落实到行动中,汉军可没有那个能力。
与之相对,河内军的进攻手段则稀松平常,说到底,河内军的策略以稳妥为上。
不论汉军采用什么手段去挑衅,去勾引,河内军都只按照自己的节奏行军。
在以往的攻防中,河内军最大的问题在于兵力不足,每次进攻之后,河内军都会分兵留守,主力则继续进攻下一处据点。
汉军通过截粮道、暗杀甚至带兵攻占河内军所占据点的方式,扰乱河内军的军事部署。
这一次河内军准备充足,不准备再给汉军机会。
河内军占住一座村庄或者城镇之后,就不走了,不仅不走,还留下将士们驻防。
在河内军的稳健策略下,汉军的战略空间不断被挤压。
直到唐军北伐渡过长江之后,李勇选择撤军,陈贤的压力才开始减轻。
压力只是减轻并没有消失。
蒋继嗣的部队继续留守山下,对着汉军步步紧逼。
李勇的部队撤走了,河西郡的增援却在源源不断抵达河内郡。
就是就在这种形势下,陈贤再一次见到了孙云。
孙云希望汉军配合唐军作战,攻取衡州城的时候,他需要采用更积极的策略。
汉军势力弱小,却需要得到地位与尊重,陈贤直接选择拒绝。
他是汉军,是柳鸿远在河内军的代理人,唐人并没有权利指挥他。
陈贤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归顺唐军,他只想和唐人形成一定的默契和配合,减少河内军给汉军带来的压力。
另外,陈贤认为,唐人进入河内郡的时间必然不会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