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分歧,更像一种防守态度与战略方向上的分歧。
蒋继嗣的想法更被动,守住了志勋城,可以阻住唐军进攻蜀口关通道,同时从周地集结兵力物资,积蓄实力,准备最终决战。
蒋继嗣这个习惯冒险的将领,面对唐军主力,选择了稳妥方案,在他的方案中,即使志勋城无法守备,将士们还有其他选择。
魏振国的想法却更具备冒险主义,他希望通过驻兵东帝城,把唐军牢牢牵制在东郡,为汉军消化战果争取时间。
魏振国的计划风险很大,唐军很容易切断守军北撤通道,一旦东帝城失守,再想退守蜀口关就很难了。
两个人的方案各有优缺点,两个人又同样有主见,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偏偏两个人资历都很老,能力都很强,最终两个人做出了分兵决定。
蒋继嗣带兵前往志勋城,魏振国则带兵前往东帝城。
面对唐军主力,分兵并不是一个好选择,但却是解决分歧的好方法。
两位将军虽然在军事意见上有分歧,但是两位将军私交很好,尽管志勋城和东帝城很难呼应,双方还是做出了约定,任何一方确认唐军主攻方向后,会向另一方飞鸽传书,另外一方需要及时支援。
大的战略决定之后,两位将领回到军中进行突围准备。
突围之前,汉军朝着城外派出了斥候,汉军很快掌握了城外情报。
唐军攻势受挫之后,没有放弃围困,原本部署在城南、城东、城北三个方向上的唐军就地扎营。
唐军在三个方向上部署了重兵,却唯独放过了西门通道。
两名将领在突围上达成共识,看上去越安全的地方,往往越危险,大军可以从西门出城,但是,绝对不能从西门突围。
最终两位将领选择的突击方向是南门。
南门唐军在白天战场上遭受过汉军重创,唐军将士战斗力必然受到影响。
在唐军没有进行充足兵力调动的情况下,汉军从南方突围的成功率更高。
战略方向定好了,接下来,两军需要做的是补充战术细节。
为了节省出城时间,汉军将会从西门和南门两个方向出城。
走南门的是魏振国,他的部队更熟悉南门战场,负责担任前锋,同时,阻击可能出现的唐军南门部队。
走西门的部队则是蒋继嗣,这支部队任务是断后,除此之外,还需要随时支援魏振国部,应对唐军可能出现的奇兵。
这一次战斗,将士们不带后勤,物资全部毁坏或者掩埋。
突围将士都轻装出城,俘虏被关进大牢,伤兵跟随战马行动。
汉军不会回头,墨渊城中,汉军没有留下一兵一卒。
静静的等到凌晨,西门和南门几乎是同时开启,汉军将士开始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