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队每天都在有选择地伐木。能移栽的移栽,能建房做家具的做成梁柱家具,能造纸的留下造纸……砍伐过的林区已形成了较大的间距,能够让马儿奔跑。
插秧割稻都是很累的,孩子们都少了叽叽喳喳的劲头,安安静静地吃着晚饭。几个年龄小的似乎连筷子都拿不稳了。
“晚上泡个热水澡,做几个舒展动作,互相揉一揉,明后天就不用下地了。”陈帆说。
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
章辞翻看着学子们的文章,选了两篇,让那两人读一读,让大家点评,他加以点拨。然后,再选两篇,让大家评议;再选两篇……等到所有学生的文章都评完了,大家都深受启发。
等秧都插好了,陈帆安排人种芝麻。
临近芒种,小麦可以收割了,陈帆带着孩子们回了趟王家墩。
割麦子的活都承包了,孩子们不用下地。杨宏松了口气,却又觉得心里好像少了点什么。
花廊那边的花正在盛放,即使是在农忙时节,花廊下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昌平乡要是也有一个花廊就好了。”杨云很向往。
“建在哪里比较好呢?”陈帆问她。
“建在书院那边吧,上学放学都可以看到。”杨云说。
“要是很多人都看花的话,书院那边会很吵的。”陈雅有不同意见。
“建在七家渡那条大路边,那边形成一个集市也很好。”陈月提议。
“建在开运村和又一村那边也可以。”……
桃树上都长了许多小毛桃,梨树也结了果,大家都在林子那边奔跑着。
因为地是盐碱地改造的,陈家的九亩麦地受到了广泛关注。红枫等人分成两班,日夜守护着麦地。
这次没有人来抢粮捣乱,麦子很顺利地收割、脱粒,晒干、扬净。一称重,亩产一千斤!比去年的水稻产量还高!
那可是小麦,以往收个两三百斤就不错了,四百斤就撑破头了。现在小麦居然也能收一千斤了?
王家墩沸腾了,元丰县也沸腾了。史县令带着县衙的官员过来了,章辞也带着白策回来了。
“请教大人,对运送麦种之事如何安排?”章辞问史县令。
麦种肯定是要献些给朝廷的。总共才九千斤,献多少?
史县令扔捊捊胡子:“乡君在七家渡买的那一千亩地,若是全部种小麦,这些麦种是远远不够的。那八十四亩盐改地是完全可以的。”
章辞失笑:“只种八十四亩,元丰县的小麦产量何时才能提高?”
“元丰县其它各处也是要种一些的。”史县令说,“北方的主粮是小麦,圣上定是希望北方可以多种些高产麦种。”
“一半?”章辞问他。
“会不会太少了?”史县令觉得不踏实。
“先送信吧。朝廷会派人过来的,我们这点人手是不够护送的。”章辞说。
不用等县衙或乡君府的信件到达,京城当天就收到了消息。
产量再次引起轰动。
皇帝宣严守陆进宫,命他带两百人到元丰县运麦种。
严守陆疑惑:“才九千斤麦种,需要这么多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