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两人又掐起了,会议室的其他人没了法子。
黄副校长和王院长算是教育界两个流派的代表了,黄副校长是华夏第一批实验学校的执行者和受益者,是90年代渝市第一批实验学校的实行人,职务也是从当初的年纪主任升到了今天大学副校长,对于改革的事情一直持开放态度。
而王院长则属于老一派教育人了,他一直觉得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不能越级,比如再学校的就把心思老老实实的放在学习上,创业赚钱那是工作之后该干的事情,而现在既然在学校,就得老老实实的收起其它小心思。
王院长也继续阐述自己观点的理由:“大学生虽然是已经一只脚踏入社会的成年人,但其本质仍然还是涉世未深的学生,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太过于片面,不够深刻和彻底,立场不坚定,极其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闲言碎语改变自己的想法,加上网络上一些所谓商业大亨的白手起家创业史,更是动摇了青春期那不安分的小心思。”
“加上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能够动用的无非就是家里父母几十年来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而一但创业失败,面临的结果往往是一个普通家庭无法承受的。”
双方各有各的观点,一时间僵持不下。
这时,一直很少说话的李校长说话了:“任院长,你是管经济这一块的,谈谈你的看法和意见!”
任勇是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确实是公共管理学院下一门重要专业,这种问题问他确实也是到了点子上。
见其他人把目光一下子转移到了自己身上,任用略微一思考说道:“我认为黄副校长和王院长说的都有道理。”
其他人一听这是什么情况,叫你发表意见结果说了等于没说,眼看会议室就要炸开了锅,李校长却看着任勇说道:“任院长,请说说你的理由?”
任勇说道:“我支持黄副校长的理由就是大学生是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最多的一代人,他们对一些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和看法,对于这点我们应该支持,就像几百年前一样,没有人能够想到一坨钢铁却能够在天上飞行数万公里,可以想象,莱特兄弟在当年提出制造飞机这个设想的时候遭受到了多少外界的非议。”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最终会成为华夏的中流砥柱,做为校方我们应该支持学生创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的转化,以适应今天告诉发展的华夏社会。”
“但同时王院长也说的有道理,大学生大多数是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的,想要自主创立难度不小,本来很多上个大学就已经花了家里不少钱了,如果还需要从家里拿钱创业的话对于一个家庭的负担也太大了,而且本身自主创业的失败率就很高,保守点估计也得在90%以上,投入进入精力和金钱却最终换来一个这样的结果,我担心许多学子的内心是否能够接受这个事实。”
会议的最终结果就是校方支持学生校内开始创业,但并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政策奖励,说到底就是先准备划一片试验田看看效果,如果有好的想法和创意学校甚至可以提供两百万以下的创业基金支持。
为了表达校方的态度,学校还是专门修订了相关的校规章程,对于本校学子创立的公司,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可以破格参加学校的招聘会。
就这点还是李牧一天无聊时翻学生守则看到的,这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