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李息(一)
从长安去往杏地,骑马只需要两个多时辰。若是战车的话,就需要将近三个时辰。
战马可一路疾驶,战车不行,若是一路疯跑,坐在战车上的人受不了。
可刘彘还是决定乘坐战车。
坐战车出行,已经是刘彘的标配了。
其实,刘彘骑马的本事也很好,可他还是习惯乘坐战车。
有些习惯是自小养成的,大了以后还真的不好改。
这辆战车改过,普通的战车最多三匹马,刘彘的战车却有四匹马。
而且,这四匹马都是清一色的白色,代表着大汉的马厩里,马匹已经是很充足了。
事先刘彘算了算,若是一早出发,午时就可到达杏地。所以,他们这一行人出发的时候,天也就是刚蒙蒙亮。
出城后,一路向北。刘彭祖带着几个人骑马走在前面,算是给太子开路。
刘彘先前的太子冼马,也就是那个公孙弘,现在已经位列朝班,正儿八经是列卿了。
那人读书很多,以前又是太守,脾气也很刚,刘彘总觉得让他整日跟着自己过于屈才了。于是,就推荐他做了御史大夫。
这样,刘彘就算是在朝堂上给自己安插了一个钉子。
公孙弘这人行,在刘彘身边呆了三年,现在对除国的事情,比刘彘还要着急。
有些有官职的列侯不肯除国,都是公孙弘上奏疏弹劾他们,他们才肯乖乖就范的。
倒也不是公孙弘滥用职权,而是这些列侯本身就不干净,仔细找,还是能找到他们的过错的。
看着刘彭祖在前面开路,刘彘就不由得想起公孙弘来了。
自己的舍人、冼马都出息了。除了那个去了蜀中的司马相如,就跟失踪了一样,只是偶尔会写信给自己。
原先跟随刘彘的人,只有卫绾一直没有离开。倒不是因为卫绾驾车的技术好,刘彘离不开他。
而是卫绾之所以留在刘彘身边,那是皇帝刘启和王皇后的意思。
只要卫绾在太子身边,皇帝和皇后就会放心。若是卫绾也被太子打发走了,皇帝和皇后就要管一管这位太子了。
刘彘明白这个道理,故而一直让卫绾留在自己身边。
一个服侍过孝文皇帝,又是阿父近臣的大臣,现在跟随在太子身边,这就不仅仅是看着太子,更有帮助太子的意思。
此时,相当于三朝元老的卫绾,正一边驾车一边告诉刘彘,“杏侯李息,打仗甚是勇猛。只是,他受伤极多,又不肯离开他那些手下,故而没有把他推荐给太子……”
“吾带领河间军与吴军作战,李息带着一千同乡士卒为先驱。所到之处,叛军纷纷瓦解。故而,李息被封为杏侯……”
这件事刘彘已经听他说过,但再听一遍就是对卫绾的尊重。
战车驶过坑坑洼洼的路面,卫绾小心驾车,刘彘却在心里想着,该修一修这些路了。
前秦的直道还在,有些还能用,这时候修路,可以少耗费一些民力物力。
不过,当务之急是修长安一地到雁门的直道。
窦婴推荐灌夫去做这件事,也不知道灌夫做的怎么样了。
灌夫在固安失踪后,没过多久,他竟然带着几个骑兵回到了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