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曹操连战连败,打输了这一场他准备了数年之久的战斗,在有着诸多先手、埋下诸多后手的优势情况下,仍是被马超给硬生生的翻了盘。
战斗的初期,曹操率军突飞猛进,在常山水淹七军,阵斩庞德;在并州接连攻城略地,夺下半个并州;预伏下的夏侯渊在威州搅动风云变色;在雍凉挑动起了一大波地方守将叛离马超;曹丕又在许都戕害了马腾,令马超雪上加霜;再加上战斗的起源——那一场忽如其来的暴虐瘟疫……
那个时候,曹操几乎都要把马超逼迫的走投无路了,形势一片大好,天下之大,关注着这场战斗的人,几乎没有人认为马超还能反败为胜,可马超最后还是用一记又一记的重拳,在艰难的局面中开辟出了一条坦途来,逐渐的扳回了劣势。
尤其是最近两个月来,马超在和曹操的较量中,七战七捷,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胜负的天平,渐渐从曹操那一头,悄悄地来到了不偏不倚的状态,甚至略略偏向马超这边了一点。
连续的战斗,让马超的威望再上一层楼,隐隐压过了曹操一头,大有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的势头了。
方今天下,无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山中隐士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人们可能说不出大汉天子刘协的名字,但冠军侯马超之名,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提起马超来,连最尖酸刻薄的文人,也不得不伸出一根大拇指来!
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威州。
在马超屡战屡胜,逼迫的曹操接连退兵,眼看着就要推回到常山的时候,诸葛亮在威州可并没闲着。
趁着马超和曹操打得不可开交,无暇他顾的机会,诸葛亮以奇谋诱使威州的曹军主将李通出战,并以十面埋伏之计,重挫了李通的力主部队,一战斩杀曹军超过五万,彻底击溃了曹军的兵锋,主将李通仅仅带着十多个将官,连同一万多残兵败将逃离了威州。
而且,诸葛亮对整个战局的形势,预估的无比清晰,他提前派出一支部队,死死地堵在了李通的败退之路上,阻断了李通逃回冀州的可能,李通无奈之下,只好涉险北上,进入了大漠,想要从最北边绕一个大弯儿,这才摆脱了诸葛亮的追杀,但他想要回到冀州,至少也得三个月之后了。
要说李通被曹操拔于行伍,又在夏侯渊身死后,火线挂帅,担任起了这一部曹军的主将,组建曹操对他是何等的器重了,从曹操的态度中,也不难看出,李通是有真本事的,乃是曹操麾下为数不多的几名将才。
可惜,他碰到了诸葛亮。卧龙一出,谁也争锋?排名在卧龙之下的凤雏,都能帮助刘备全据荆州,进击西蜀,更何况是才华惊艳犹在凤雏之上的诸葛卧龙呢?
逼迫李通退入大漠后,诸葛亮一面派人前往伏州,通知各地守将截击李通,于沿途之中对其展开追杀;另一面,诸葛亮则是带着威州三分之一的兵马,以王双、成宜为将,带着大量的诸葛连弩,直插冀州与并州的边界,北宫伯玉与俄何烧戈,则是率领其余三分之二的兵力,继续镇守在威州。
诸葛亮的直穿斜插,恰到好处的切断了曹操的后路,和对曹操穷追不舍的马超,默契的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令曹操陷入了欲进不能、欲退不行的尴尬之境,一时间进退维谷。
其实,这并不是诸葛亮算计好的。他预估到马超必会击退曹操,可他毕竟远在千里之外,对并州战场的情况之停留在谍报上,做不到了如指掌,根本不可能在曹操眼看着就要退到常山之前,完成了这次包抄后路的围堵。
这一次,诸葛亮是碰对了运气的。有的时候,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
可诸葛亮部下的众将士们,却不会认为诸葛亮的误打误撞恰好碰上的,他们对诸葛亮的本事,早已敬如神明,笃定是诸葛亮早已提前算计好的了,诸葛亮算无遗策的美名,便再次不胫而走,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对诸葛亮的种种神迹,也都是耳熟能详的了。
诸葛亮的风头,一时无两,煊赫一时。
得知诸葛亮神不知鬼不觉的切断了曹操的后路,马超实在是也太高兴了,亲笔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大大的夸赞了他一番。不仅如此,马超还在信中清楚明白的表明,日后随着贾诩的年龄增长,当他不愿再劳心劳力,安享晚年的时候,他麾下第一谋臣的位置,一定会给诸葛亮留着。
诸葛亮亲笔给马超回了一封信,信中的态度很是端正,认为自己初来乍到,能被马超授予军事中郎将的职务,倚重为左膀右臂,与贾诩的官阶相同,他已经很是感激了,不敢再有其他的奢求,和贾诩这样的老臣、周瑜这样的后起之秀,都是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