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何去何从?孙权也有些迷茫了。
他满是迷茫的目光,在大殿中的众人中一一扫过,看到的,大多数是摇头叹息的面孔,除了程普等悍将之外,鲜有意志坚定者。
连国内众人都不抱希望了,难道,大吴的气数,真的要尽了吗?孙权好不容易以江东八郡八十一县之地,创立了吴国,短短三年之后,便要灭国了吗?
顺着众人的脸上,一路看过去,在众人的末尾处,快要靠近大殿殿门的地方,孙权忽然看到有两个人,抬头挺胸的站在那里,一直未曾说话,但丝毫看不到他们脸上的畏惧之色。
此二人,乃是一文一武。位于文臣之列的,乃是名士蔡邕的弟子——顾雍。顾雍精通音律,治政手腕高明,但因他不是江东士族出身,又因蔡邕目前在大梁任职,故而备受排挤,始终未能得到江东众人的认可,故而官阶较低。
另一人,乃是一位少年英雄,年仅二十出头,却是器宇轩昂,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孙策的女婿,出自江东陆家的少年郎陆逊,目前身居定威校尉之职。按照年纪和资历,他本没有资格出现在这大殿之上,只因孙权惦念他是兄长孙策之婿,故而特许他可以上殿旁听。
“元叹,伯言,汝二人,可有话要说?”孙权略过众人,直接把目光落到了他二人身上,直言相问。
顾雍今年三十二岁,比陆逊年长十多岁,见到孙权垂询,站出来率先说道:“禀大王,臣忽然想起了往昔的一桩旧事。昔日,孔融得罪了曹操,被曹操下令诛杀。孔融的两个儿子,长子九岁,此子八岁,犹然坐在府门前游戏,得知其父即将被斩首,两个儿子彼此相顾,坦言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犬牙稚子尚且由此气节,难道在座诸位,反而不如八九岁的稚子吗?”
他没有直接说明自己的立场,反而是把之前的旧事讲述了一遍,直说的那些全孙权投降的人们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如此简单直白的道理,谁不明白?
孙权的双眼骤然一亮,追问道:“元叹可是已有应对之策?”
顾雍张开双臂,缓缓而谈:“大王,大汉江山早已是危如累卵,风雨飘摇,自董卓乱政起,有能者先后列土封疆,不下数十人之多,朝廷无力平复。及至如今,各路诸侯先后被剿灭,便只剩下了大梁、魏、吴与交州寥寥数家,局势反而逐渐明朗。”
“四路诸侯或者王侯中,大梁最强,交州士燮最弱。不过大梁虽强盛,比之战国七雄时的强秦,仍是有所不如;我国虽比大梁弱小,可比之春秋五霸时的吴越,却也不遑多让。由此可见,若说我国一定会被大梁所灭,倒也并不尽然。先古时,强秦以远交近攻等手段,并吞六国,方成就霸业,我国何不效仿之?”
“交州士燮,向来无争胜天下之心,我国可征精兵十万前往,兼而并之,把江东之地与交州连成一片,此为第一步也;其后,上书天子,言明吾王拥护大汉之决心,只要天子回书,吾王便等于立于了不败之地也。谅他大梁再霸道,还敢公然无视天子不成?”
“而且,上书朝廷,其实便是向曹操递出我大吴的诚意,若魏、吴结成联盟,攻守相助,梁王纵是麾下有百万雄师,亦不得不掂量掂量了,臣断定,他还没有同时与魏、吴开战的底气。至于魏国之主曹操,想来是不会拒绝与我国联盟的,否则,第一个被大梁灭国的,便是魏国了。此为第二步。”
“最后一步,吾王可打造海船,训练海军,远赴琉球,俘获当地人口、钱粮,纳入我大吴,如此一来,可进一步拉近我大吴与大梁之间的差距。之后,吾王可广积粮草,善用文武,徐徐图之,以五年、十年乃至更久的时光,使我大吴国富民强,届时,何惧大梁耶?!”
“大王,这只是臣在治国、治政的层面,提出的几点不成熟的提议,至于到底该如何用兵,还请大王听伯言细细道来。”
顾雍长长的一段话说完,句句说在孙权的心坎上,说的孙权忍不住连连点头。最后,顾雍还把陆逊退到了孙权的面前。
孙权把目光转向陆逊,以眼神示意他可畅所欲言。
陆逊对着孙权行了一礼,道:“大王,顾大人所言,实为治国之上策也。至于用兵之道……常言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臣不敢事先夸下海口,一切还需见机行事,根据对手的情况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战术。”
顿了一顿,陆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异常坚定的说道:“但是臣保证,请大王相信微臣,臣定不会让大梁义勇军,踏入我大吴一步!空口无凭,愿立军令状!若臣力有不逮,自愿提头来见!”
言罢,陆逊撩起衣袍,重重的跪倒在了孙权的面前,以手加额,伏地不起。
“好!”几乎没有多做思考,孙权便脱口而出,拍案称赞道:“孤有元叹、伯言之大才,何惧大梁!传令,加封顾雍为相国,总揽全国政事;加封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三军!稍后孤亲笔书写奏折,上奏朝廷,上达天听!自即日起,我国全军备战,再有动摇军心者,皆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