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瞧见,有成人两只巴掌那么大的白纸上,写着一句很常见的恭贺之言——
古人云,人生有三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今闻君再添一喜“升迁晋升时”,特来恭贺君晋升为相。望君再接再厉,莫忘初心。
真的是很简单的一句恭贺升迁的话,连署名都没有。
但是看完纸上的恭贺之言时,苏鸿志和徐婉芝却是心照不宣地,同时想到了一个人。
只见夫妻二人相视一笑,抱着孩子的徐婉芝含笑去屋内取了火折子,苏鸿志含笑接过娇妻递来的火折子,将那张写着恭贺之言的白纸焚毁了。
就这样,平旭九年的新年,在这场旧丞相下台、新丞相上台的更替之下,热热闹闹地开始,平平淡淡地结束了……
之后的一年里,华熏国这位新上任的苏丞相很是为华熏国、为华熏国的百姓们干了不少事实,也因此赢得了不少华熏百姓们的称赞。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为官者若能得民意支持,这官位自然也就稳了。
就这样,在朝中一大半的文武官员都不看好他的情势下,苏鸿志凭借他自己的实力,坐稳了丞相这个位置!
转眼,就到了平旭十年。这一年,华熏国的凝胭公主,一十三岁。
就在平旭十年这一年的上元节才过去的第二日,宣武帝就收到了从昭洺国发来的国书。
国书上说,昭洺国的文旭太子将在这一年的五月,再度出访华熏国。
是的,除了说明文旭太子将在这一年再度出访华熏国外,这封来自友好邻国的国书上再没说其它内容。更是完全没有解释,文旭太子再度出访华熏国的原因和理由。
与其说,昭洺国发来的这封国书是在与宣武帝打招呼。
不如说,昭洺国这是在单方面通知宣武帝,准备好迎接文旭太子的来访。
华熏国和昭洺国向来友好互助、守望相助。
虽然这一次昭洺国并没有给出,文旭太子突然出访华熏国的理由;
但秉承着友好互助的理念,宣武帝还是接下了昭洺国发来的国书,同意了文旭太子于这一年五月出访华熏国的事情。
只是,宣武帝虽没有拒绝文旭太子这一次的出访,但宣武帝身为华熏国的君主,被人如此单方面通知,宣武帝心下能快活吗?
底下的人察觉到宣武帝心下不快活了,在准备迎接文旭太子的相关事宜时,底下的人自然也就草率了。
以至于到了这一年的五月,昭洺国的文旭太子再一次踏进丹衢城的地界时……
年已十八的文旭太子不但没瞧见八年前,他第一次来时那种百姓夹道相迎的热闹场面;
甚至连来迎接他的官员都是稀稀拉拉、无精打采的倦怠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