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这个朝代母辈并无太妃一级,相当于皇考某妃的级别。
而皇考某妃之上,还有皇考某贵妃、皇贵太妃、皇太后,晚辈里面皇后、皇贵妃的葬礼规格,也都要比皇考某妃要高。
比如,康熙二十六年,世祖祖母博尔济吉特氏崩,这还是“崩”的级别,比“薨”要高得多,也不过“官民斋宿凡二十七日”而已。
再比如,雍正九年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崩,也仅仅“服缟素十三日除”。
这位老太妃薨了,怎么就要“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许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呢?
这怎么看都不合理啊。
要是作者生活在现在,像一些毫无历史常识的架空小说作者一样,扯出这些错误来还有情可原。
这种敕谕是遍发天下,务必令人周知才好执行禁令。
就是说,不可能出现错误的。
那这位老太妃就不是一般的老太妃了。
在宝玉得认知里,即便是地位很高的老太妃去世,守制的范围也有限。
仅仅是自己房里的奴才、亲生儿女与孙辈儿,连关系稍微远一点的子孙都不必成服守制,更何况是“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了。
而且,一般老太妃去世,金棺在宫中停放时间也不过是三、五、七天,就要移出宫外停留。
比如,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定妃万琉哈氏在自己儿子履亲王府逝世,内务府都不让多停,向皇帝奏请第五天上将定妃金棺奉移曹八里屯暂安。
因为定妃活了九十六岁,是年纪最大的老妃子,又在皇宫外逝世,皇帝特许多停灵几日,才没有移棺。
这位老太妃得是什么身份,得以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呢?
总而言之,这位“老太妃”的葬礼规格不符合太妃的规制。
或许只有皇帝生母去世才配得上“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大内偏宫二十一日”、“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许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
这些制度严重超标,并且大祭之时,像北静王妃这些外命妇都要到场,一个普通的太妃显然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当然这不是宝玉关心的重点,他所关心的是,老太妃去世对贾府影响很大。
而且很有可能影响到了贾元春。
所以这位老太妃的薨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该引起重视。
凤姐陡然变色想必也是意识到了。
但可以肯定她不如宝玉知道得多。
因为见宝玉与凤姐都表现出了极度认真的样子,宝钗也来到黛玉房间。
本来探春她们都想来,只是黛玉没有邀请,加上宝玉与凤姐也没说话。
不好意思来只能作罢。
到了黛玉房间,连紫鹃、雪雁都不让旁听,只有他们四个。
“神神秘秘的,到底有什么话要说?”黛玉迫不及待地道。
“当然是紧要的事,不能随便乱说,不然那会儿为何我只对二嫂子一个人说?”宝玉谨小慎微地道,“宫里一位老太妃来年元宵节后就会病到,不久将要薨逝,妹妹你说这事儿我能随便对人说不?”
“可明年的事儿,你又怎么知道?”黛玉好奇地问道。
“有些事儿我能预测。”宝玉手指自己的脑瓜儿说道,“这种未卜先知的本领,林妹妹、宝姐姐不是都有所领教吗?”
黛玉、宝钗似有所思。
凤姐问道:“你这个预测不会有误?”
宝玉回道:“二嫂子,这是什么事?若没有准儿,我敢随便说吗?可你们一定得保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