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希望永远在年轻人身上
贾母得知怡红院的情况时,深深叹了口气,回想宝玉近来的表现,对王夫人似乎确实“疏远”了一些。
当然,这个“疏远”得看与谁比。
与她这个老祖宗或是凤姐比,宝玉对王夫人恐怕只能用“敬而远之”来形容。
其实,这个问题贾母早看出来了。
所以贾政还没有被外调时,她就总时不时地提醒宝玉,让宝玉见过她之后,就该去见宝玉的老子与娘亲了。
这是礼仪、规矩。
然而,宝玉遵守倒是遵守了,只是去了几乎从不主动与父母谈心事儿。
所以王夫人跑到怡红院“挑理儿”,贾母觉得也并非王夫人故意“找茬儿”。
正如凤姐所言,王夫人或许“积怨”许久今儿才爆发,准确地说应该叫“嫉妒”。
可这种事儿也只能提醒宝玉,大加斥责乃至惩罚宝玉似乎也不妥当。
毕竟,天下间有多少子女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绝对不在少数。
这不是宝玉身上独有的特征。
因为从小管束太严,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又或是因为怕父母担心,孩子不愿意与父母分享心事等……
这在人类的感情世界里实在稀松平常。
更何况像宝玉那种,自小见了他老子便如同老鼠见了猫,又怎能苛求宝玉像对待她这个老祖宗那样无话不说呢?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若偏离了原本应该有的样子,大概总是双方的原因。
只苛责一方去改变通常都是徒劳的。
所以,贾母也只能叹了口气,待宝玉回来提醒提醒,最多让宝玉向他母亲道歉,不然还能怎么着?该如何解决?
……
凤姐从怡红院出来,又匆匆去了一趟梨香院,见李贵将诸事安排得妥妥当当后,感觉还得去一趟王夫人那里。
她不用脑子用脚都能想到,这时候的王夫人心情肯定不好。
袭人尚未归来,找宝钗又不合适,只能她亲自去了。
果不其然,王夫人回来怒气未消。
玉钏在旁边也不敢多劝,见凤姐来了大松一口气,忙冲凤姐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偷偷溜出去,一切交由凤姐。
“太太还在生气呢。”凤姐轻轻地问。
“你又来这里做什么?今儿不忙吗?”王夫人冷冷地问道。
“还好,我只是负责监督,做事的人宝玉都已经安排好了。”
“如今府里上下果真唯他马首是瞻呵。”
凤姐听出来了王夫人语气中夹杂着一股酸酸的味道,如是般说道:“他有能力,大家心服口服,这是好事儿。”
“有能力无论他做什么就可以自作主张吗?”王夫人当即质问。
“太太是指宝玉娶妻纳妾的事儿吗?”凤姐小心翼翼,因为这都是宝玉自己的决定,事先没有与王夫人商量。
“他眼里似乎也没有我这个娘。”王夫人冷哼一声。
“太太也别这么说,宝玉一向认为婚姻是他自己的事,他喜欢谁想娶谁纳谁,都不希望别人掺和。事先没有与太太商量,也没有事先与老太太商量呢。”
“你认为这样很妥当?自古以来,谁人不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他这儿可好,自作主张谁也不商量。”
“但宝玉事先还是征询了姑娘与丫头们的意见,商量好了才定的,包括宝姑娘、林姑娘都一样。”凤姐回答说。
“看来你的脑子已经被他洗了。”
凤姐不以为意地笑了,感慨地道:“无论太太怎么想,我认为宝玉这样做,将来的婚姻比常人都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