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子外边,排开了一长溜的马车。不仅车架扎上了吉祥喜庆的红布,马儿们身上也批绸挂彩,显得亮眼又好看。
最为惹眼的,还是队伍最前面的那辆金色的马车。朱红色与金色交相辉映,龙凤祥云的木雕充斥各处,白色的半透明幔帐上,牡丹花形状的暗纹若隐若现……从车辕到车轮再到车身,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华美与精致,让人忍不住为之赞叹。
前边拉车的,是四匹矫健俊美的黑马。精心打理过的马儿身上泛着油光,毛色如同缎子似的,在午时的阳光下映出几道光晕。远远看去,这几匹马儿就像是用黑玉雕刻出来的一般,迷人炫目。
“差不多到时间了,大伙儿上车吧。”
跟婚庆公司派来的主管对了下时间,确定快到点儿了,村支书李大叔站出来振臂高呼一声,院子里呼啦啦的站起来一堆人。
有老有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打扮成福娃的小娃娃。
由沈大妈亲手抱着,把这一男一女两个娃娃放到了那架金色的马车上,让他们坐在了负责驾车的驭手两侧。
为什么要在车队里安排两个小娃娃呢?这叫‘压车’。
这条习俗是如何诞生的,原本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现在已经没人说得清了。在现在,讨的是‘希望新人也生出跟压车孩子一般的娃娃’的彩头。为什么有的地方只让男孩子压车?为什么压车的娃娃一定要选长得好看又性格乖巧的?原因就在这里。
在二道河村这边,倒是没有‘只能让男孩儿压车’的限制。加上这场婚礼会放到节目中播出,只放一个男娃有可能引来非议。再加上沈大妈希望小俩口能过上儿女双全的美好生活,于是,经过了一番挑选后,从村里的亲戚家中挑了这么一男一女两个小娃娃,让他们当上了‘压车童子’。
除了‘小孩子压车’这条习俗之外,迎亲的车队里还有另外几条讲究。
比如车辆的数量必须成双,迎亲队伍的人数必须是单数,回来时算上新娘正好是双数,这叫成双成对。
根据新娘的属相,与该属相相克的人不能加入迎亲队伍。
必须要有一位‘接亲太太’,一般来说,会由新郎的嫂子或其他女性长辈担任。(不能是姑姑,姑谐音孤,彩头不好。同样的道理,姨通疑,所以新娘那边的送亲队伍中不能有姨。)
总之,不适合参加迎亲的亲朋好友,都留在了院子里,陪着沈大妈等候新媳妇上门。而定下来要去迎亲的人们,则是在李大叔的招呼下,分别上了马车。
“吉时已到~~~!”
掐着点儿,报喜官一声悠扬的高喊。
队伍最前面的新郎官儿,最先动身,后面车队里的驭手们纷纷喊起了号子,催动马匹拉着车子缓缓起行。
有人在路边点燃了鞭炮,跟在队伍里的乐手们敲锣打鼓吹响了唢呐。
无比热闹的气氛下,聚集在路边的乡亲们发出了欢呼声,凑热闹的孩子们跟在接亲队伍边上一阵瞎跑,嘻嘻哈哈的留下了一串串笑声。
动静有点大,差点儿没把马给吓着。
“我去~。”感受到手中缰绳上传来一股力道,苏谨言赶紧拉紧拽住缰绳,伸手在白马的脸上抚摸几下,并凑到它的眼睛边上,语气轻柔的安抚了几句:“没事没事,乖哈,我在这儿呢,别害怕。”
慢悠悠的走出了百来米,马儿终于适应了队伍后面传来的锣鼓声。确定它的情绪已经恢复镇定,苏谨言这才松了口气,加大步幅,略微提高了前进的速度。
从沈大妈家出发,去位于小镇上的‘新娘家’,直线距离其实没多远。可因为迎亲习俗中有一条‘不走回头路’,所以这一来一去的路程还是挺远的。
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赶回来,再算上在‘新娘家’那边还要花点时间才能进门……时间上确实有点紧,路上真不能走的太慢。
“苏导,真是不好意思,麻烦你了。”从村里出来,周围没有那么闹腾了。坐在马背上的张守成,心中也稍微平静了一些。此时,再看苏谨言走在前边给自己牵马的背影,他多少有点儿过意不去。
听到后边传来的声音,苏谨言回过头来,给了个大大的笑容:“没事儿,今天是你的好日子,万事你最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