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弟,听说你昨天去参加了IF慈善宴,还在拍卖会上卖掉了两首歌?”
刚起床不久,还没洗漱完,苏谨言便接到了朋友们打来的电话。
嘴里含着泡沫,苏谨言有些惊讶的反问道:“许哥你是怎么知道的?昨天你不是没去么?”
“新闻里看到的啊。”电话那头,许淮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消息早就传的到处都是了。啧啧,135万的高价,还是跟周申两位天后合作……苏老弟,你这一趟可真没白跑啊。”
“钱全捐出去了,我这一分钱没落下,什么没白跑啊。”端起杯子含了口水,把嘴里的沫子吐掉,苏谨言笑呵呵的卖了个乖。
“你就嘚瑟吧。换成是我,这会儿早就笑开花了。”许淮的笑声里带着浓浓的艳羡:“在昨天之前,你卖出去一首歌能赚多少钱?现在好了,有那两位天后给出的135万在前面挂着当招牌,后边再有人找你邀歌,起码也是百万起步……不行,越想越嫉妒。苏老弟,我这就订位子喊人,回头你来负责结账哈~!”
“哈哈,行啊,正好我今天没什么事儿。”
在拍卖会上被拍卖师拿话架着的那会儿,苏谨言心里头确实有些怨气。但活动结束回到家里,静下心来想过之后,他心里对那位拍卖师的感观已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就像许淮在电话中点明的一样。虽然这两首歌是白送出去了,后面也就挣个版权费,总体收入上大大的打了个折扣。但有了拍卖师的那一句‘可以以135万作为参考标准’,以及周申两位天后对这一标准的认可,可想而知,日后他要是再往外卖歌,价格肯定低不到哪儿去。
就拿之前卖给许淮的《白鸽》、《下沙》和《雨一直下》为例。
最初向苏谨言提出邀歌,是通过张怡倩的介绍,所以,在把歌曲卖个许淮的时候,苏谨言看在张怡倩的面子上,给他打了个折扣。又因为许淮也是首音毕业的,算是苏谨言的直系前辈,因为这份学缘的情面上,只有一层的折扣变成了折上折。
三首歌打包,总价一百万。
要是放到现在,价格还会这么便宜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要知道,无论是《白鸽》,还是《下沙》或《雨一直下》,词曲质量都非常出色。抛开其他数据,单纯比较它们发行后短时间内的传唱度,跟阿妹的那首《听海》基本处于同一档次。
《听海》能卖出135万,这三首歌呢?抛开‘拍卖会上价格虚高’的因素,再减去两位天后互相抬价时掺进去的水分……给《白鸽》等三首歌开价时,喊个一百万,是真的一点儿都不过分。
或许有人会说,开价一百万就真的能卖一百万?人家买歌的就不知道砍价么?
买衣服买菜你可以随便砍,出价再低也不会伤害到人家卖主的自尊。但在跟人买歌时,显然不能照搬这个套路。
钱不够,求人家降个一两成,倒还说得过去。可你真要是上来就拦腰一刀,人家词曲作家会怎么想?
‘拦腰砍一半?老子的歌就这么不值钱?’、‘看不上老子写的歌,你就干脆别买’、‘看不起谁呢?爱买买,不买滚!’,八成会是这样的反应。
别说买下歌曲了,不结怨就算好的了。
也就是说,如果苏谨言把《白鸽》等三首歌开价一百万,成交价至少也能有个七八十万。
回头再对比一下当初卖给许淮的价格,可不是翻倍还有多么?
价格能飙得这么高,都是托了那位拍卖师的福,想通其中的关节后,苏谨言对他的感观和态度自然也发生了转变。
此时此刻,苏谨言已经在心中暗暗的记下,若是以后还有机会再次遇到那位拍卖师,一定要请人家吃顿好的,实实在在的,向人家表示一下自己心中的谢意。